1
2018世界杯正在酣战,中国人苦乐两重天:看看人家的国家队,恨不得自己也冲上场去踢两脚;比比自己的国家队,恨不得回去找个球员踩两脚。
爱之深,恨之也切。这种“恨”叫“恨铁不成钢”。
有朋友和我说,他已经十年不看中国队的比赛了,看了窝心,不如不看;另一个朋友跟我说,你不要再跟我提中国足球,也不要再让我看到中国足球,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只看那赏心悦目的外国人的球赛。
这种对待叫“眼不见为净”。
这两种对待,都超具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球迷,中国特色的足球队,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如果把对象换成孩子,前一种可以叫“践踏”,后一种可以叫“遗弃”。
对待孩子,出生之前,我们的期望是,只要不残疾就满意,这个容易办到啦,毕竟大概率是好的;两岁以前希望他身体健康,6岁以前希望他聪明伶俐,这些也不是太难,不管穷养富养,孩子本来就很可爱,也不需要你把他弄可爱。
上学了,开始希望他成绩名列前茅(最好门门第一、全班第一、全校第一、全市第一),将来好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开始工作了,希望他出人头地,名利双收,光宗耀祖。
这个就有点难了,不是一般的难。孩子难,父母更难。
展开全文
2
难就难在,第一名只有一名。可是父母那么多,有些公办学校,一个班级多达六、七十个孩子,这意味着有超过一百位父母参与竞争。
你也许要说,我不求我的孩子第一名,我只求他保持班级前十名。好吧,前十名也只有十名,父母还是一个都没少。
面对孩子的名次,父母的心态总是非常奇妙。
当孩子一直都只是第十名的时候,父母会这样想,这孩子,为什么不加油考个第八名。真的考了第八名,父母会想为什么不考进前三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
有一天,孩子考了第十五名,你会纳闷,孩子最近上课思想开小差了,成绩都退步了。
有一天,孩子考了个第三十名,刚好班级平均,你开始着急了。这样下去,考重点可危险了,老子必须出手。
可是你出手也没用,因为你小时候也没考好过。或者你小时候考得很好,可是现在不管你怎么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孩子的成绩就是不听你的。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继续下滑。下一次考了班级第50名,终于实现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快垫底了。
你被自己逼疯了,开始“恨铁不成钢”:
“啊,你怎么连隔壁的王二都考不过,他可是祖宗三代都没出过读书人啊。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啊,臭小子,你可参加过年级段数学竞赛,得过第三名的。现在呢,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要更命的是,你给他的零化钱,他都买了游戏币,而且屡教不改。
“再这样下去,我和你断绝父子关系!”你使出撒手锏。
可是这个孩子啊,偏偏又遗传了你的火爆脾气,又适逢青春期逆反,这么回敬你一句:“这可是你说的啊!”说完,摔门而出,逃家了。
你的心伤透了。你咬咬牙对自己说:“就当我没生过这个孩子!”
从此你不管了。眼不见为净。
噢,第一名就是好孩子?最后一名就不是好孩子?又一出成王败寇的家庭样板戏。
3
有人说,不是我太刻薄,是国家队实在太烂。
可是,中国队一开始并没有现在这么烂好吧,“年级段”(亚洲)第3名第4名还是经常能拿到的。他只是恐韩,打西亚球队还是很有信心的,倒是那韩国队,经常被西亚球队打得满地找牙。
但那时候的国人,就已经对中国足球队很不满意。我们不满足第3名,我们要的是第1名。我们要打败韩国冲出亚洲;在一次著名的败仗之后,有篇著名的文章叫“不相信眼泪”啥的,写得颇有“风潇潇兮易水寒”般的悲壮,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中国足球就这样完了!”
哪里是完了啦,不过输了 几场球而已。这次世界杯,人家美国队不也没进决赛吗,在贸易问题上照样逼得你一让再让。
我相信中国足球队的每一任教练、每一位队员都曾经试图向国人证明自己不是孬种。就像一位屡败屡战的孩子,他也曾经试图向父母证明自己是个可以实现大人期望的孝顺孩子,可是最终他自己放弃了,沉沦了,决定做自暴自弃的自己。在他自己放弃之前,父母已经先他一步放弃了,甚至在内心“遗弃”了自己的孩子。
一个连自己都要放弃的人,很难想像他会对别人好。熬成大人以后,不对别人好,甚至干出伤害人的极端勾当, 那也是不奇怪的。
这次国家队再次无缘俄罗斯世界杯——也没啥啊。难道比我们名次还差的那些球队必须买块豆腐撞死以谢国人吗。
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有什么好“哀”,又有什么好“怒”的?这样过生活,累不累?
不错,我们继续怀抱着世界杯的梦想,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得面对现实,活下去,快乐的活不去。把国家队羞辱得无地自容,并不能帮助他们杀进世界杯。孩子也一样,他们需要的是父母一生的支持,而不是羞辱和遗弃。
也许你会这么说:我只是看不惯中国足球队,对自己的孩子才不是这样子。
好吧,那我就祝愿你,能够成功地在自己的心胸里留出一块私家净土,专门用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4
我从小是个乖宝,因为超爱学习。初一到初三的考试,几乎每次名列学校全年级第一名。最后一次初中升学考, 我考了全年级第4名。这对我是毁灭性的打击,整个高一和高二都极不开心。
现在想来,觉得自己高一高二的心态有点不可思议,简直变态。
十岁的羽哥没有遗传我好学的基因,相反,不爱学习,贪玩得令人发指。一个肥皂泡可以玩一天,一只知了壳可以玩一个夏季,复活节鸡蛋的游戏已经玩了8年。好像我当年没玩够的,他都替我玩了。
我对他的功课要求不高。准确地说是,我要求过,可是无效。我以前那么自觉,根本不用别人要求,所以现在根本不懂如何教一个贪玩的孩子自觉学习。
有一次,羽哥回家,我问他:“儿子,今天数学测试,你考得好吗?”
儿子大声回答:“很好!”
“考了多少分?”
“68分!”羽哥继续大声说。
“才68分啊!那这次班级最高分是几分?”
“100分。”
“那班级里分数比你少的同学,还有几个?”
“一个。”
考了个全班倒数第2名,还那么大声。简直丢脸。真心想狠想揍他一顿!不过想想自己当年是个学霸,现在也不过如此,也就不特别为难他了。
独自生气之后我选择相信他。相信他现在只是贪玩,当他终于知道自己一定要学习的时候,成绩一定不是问题。
果然有一次,他数学考了100分。用足球的行话说就是:儿子这次出线了。
有时候,我也扪心自问:如果当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怎么努力都考不上大学,最后灰溜溜地回家种田,我的父亲会不会因此看不起我,甚至放弃我?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父亲不会,他永远都不会放弃我。
父母对我的爱就像这大地,它是我这一生每一次遇到挫折、坠落触底时遇到的那个强大反弹力。
(作者:林煜,丑木科技、“19楼”创始人,《都市快报》原副总编辑。)
END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整个高一和高二都极不开心。现在想来,觉得自己高一高二的心态有点不可思议,简直变态。十岁的羽哥没有遗传我好学的基因,相反,不爱学习,贪玩得令人发指。一个肥皂泡可以玩一天,一只知了壳可以玩一个夏季,复活节鸡蛋的游戏已
,终于实现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快垫底了。你被自己逼疯了,开始“恨铁不成钢”:“啊,你怎么连隔壁的王二都考不过,他可是祖宗三代都没出过读书人啊。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啊,臭小子,你可参加过年级段数学竞赛,得过第三名的。现在呢,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要更命的是,你给他的零化钱,他都买
后,不对别人好,甚至干出伤害人的极端勾当, 那也是不奇怪的。这次国家队再次无缘俄罗斯世界杯——也没啥啊。难道比我们名次还差的那些球队必须买块豆腐撞死以谢国人吗。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有什么好“哀”,又有什么好“怒”的?这样过生活,累不累?不错,我们继续怀抱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