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进口量或将锐减国产大豆迎来难得良机
2018年对于国产大豆来说,利好消息还是蛮多的,先是东北各地宣布将大幅度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豆农们的种植收益将有一定的提高。随后,我国正式宣布将对美国大豆征收25%的关税,美豆的进口成本甚至超过了国产大豆,优势荡然无存。
美豆进口被加征关税,国产大豆迎来发展良机!
2018年,对于国产大豆最好的消息恐怕就是我国将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25%的关税,笔者曾经统计过,一旦进口美豆被加以征收关税的话,成本甚至还会比国产大豆还要高。这样,一直以来美国大豆最大的优势--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2017年,我国共进口美国大豆3200万吨,关税加征之后,本年度美豆进口量或将大减,而其中的缺口将为国产大豆的发展提供良机。
2018年国产大豆产量产能继续复苏!
这些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国产大豆在产量和产能方面也迎来了复苏,权威机构预测,2018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将实现连续3年增加,今年大豆产量将达到1580万吨,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同时,今年国家在东北地区实行的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也将进一步的提升,大概是玉米生产者补贴的2倍,这对于提高豆农收益也是大有裨益的。
曾几何时,我国曾经站在世界大豆种植的最高峰,是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大,大豆产量最高的一个国家,而且自古以来大豆及其制品就是国人最爱的食物来源。但是自从20世纪最后的十年开始,国产大豆产业逐步的走向衰落,直至今日,只能依靠于进口的局面。
笔者从国家海关总署获悉,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共计进口国外大豆9554万吨,打破了2016创历史年创下的历史,创造了最新的纪录,这近亿吨的进口大豆几乎占据了我国大豆压榨市场的全部份额,让国产大豆几无容身之地,只能依靠发展植物蛋白,大豆深加工方面做些文章,国产大豆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国产大豆市场价格也常年保持低迷。
目前,东北市场价格多在3500~3560元/吨之间,也就说目前东北大豆的市场平均价格还不到1.8元每斤,部分豆农的卖价更低,甚至只有1.7元每斤不到。
所以,2018年国产大豆价格或许只是小幅提高,但是农民收益或许有明显的改善。
个人以为,2018年产大豆价格会比去年有小幅度的增长,而且豆农的种植收益会有显著提高。
国产大豆市场价格一改前两年的颓势应该是问题不大,但是大家要不要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对于目前国产大豆的处境来说,上涨幅度也不会太大,要想指望今年的大豆市场价格恢复到2014年前后的4800每吨的高位几乎是可能了。
豆粕四季度可能持续走强
贸易战背景下豆粕上涨行情或将持续
美豆6月初跌破1000美分之后持续性下跌,最低接近850美分;而国内豆粕不仅没有跟随其跌势,反而走出了一轮持续的上涨趋势,为何内外的分化如此严重呢?我们认为贸易战导致了美豆的暴跌,同样对美国大豆征收关税推高了国内的进口成本,且国内市场面临更大的供应问题,即四季度可能面临非常紧张的格局,国内的相对走强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展开全文
贸易战致美豆暴跌,底或已探出
1.贸易战预期导致美豆大跌
6月15日,白宫对中美贸易发表声明,对1102种产品总额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第一组中国关税涵盖340亿美元进口将于7月6日开征。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之后美豆的进口关税将达到28%,而中国最近几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2400-3600万吨不等;一旦增加关税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出口削减1000-2000万吨,从而导致美国库存维持10年高位。这也导致了美豆从1000美分直接跌倒了850美分附近。
2.美国面积报告落地,季度库存高企
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2018年美豆的面积,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今年年美国农户播种了8955.7万英亩大豆以及8912.8万英亩玉米。去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014.2万英亩,玉米播种面积为9016.7万英亩。这也是首次大豆超过玉米的面积,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计大豆面积为8969.1万英亩,玉米面积为8856.2万英亩。同时,美国农业部也公布了美豆的季度库存,美国农业部周五发布的季度库存报告显示,2018年6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为12.22亿蒲式耳,打破了2007年创下的10.92亿蒲式耳的最高纪录。分析师们预计6月1日的大豆库存为12.25亿蒲式耳。
美国2018年的面积已经确定,略低于市场预期,且没有超出去年的高点;后期关注点将会转移到天气带来的单产影响;截至到6月末的季度库存创了历史同期10年来的新高。中美贸易战将是后期对美国库存的最大影响因素。
3.美国大豆优良率较好,天气市尚未启动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今年很多作物都受到了天气异常的影响,一季度阿根廷的干旱导致其减产37%,国内苹果因天气减产高达40%左右,市场对今年美豆可能出现干旱也充满了预期,但到本周我们依然没有看到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干旱出现,优良率仍维持较高水平;若后期优良率不能低于60%或者更低水平,那么今年的单产不会出现太大降幅,美豆的产量可能仍会维持偏高的位置。
4.美豆持仓重新回到净空头
截至到上周三美豆管理基金的净头寸已经连续第二周呈现净空头,达到5.26万张净空头;而此前一度高达20万的净多头,因阿根廷大豆产区干旱。随着贸易战的爆发,美豆出口急剧下降导致市场对美豆高库存的预期逐步加强,从而导致多头连续的平仓并出现净空头的信号。
综合来看,美豆当前仍缺乏新的利多来带领行情重新上涨,但短期贸易战和面积形成的利空在这轮下跌中得到了体现,且美豆也靠近850美分左右的种植成本附近,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美豆近期或维持续震荡格局。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国内豆粕走势
1.进口节奏的改变:转向南美市场
中美贸易战格局下,对美豆的关税达到了28%,而其他国家仍维持原3%关税,并且自7月1日起将印度、韩国、孟加拉国、老挝和斯里兰卡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从3%调降至零。中美贸易战虽然不改变全球供需格局,但对贸易流的走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
从美国农业部的出口报告看,截至6月21日美豆累计出口4870万吨,同比下降7.5%,其中出口到中国的累计2735万吨,同比下降20%; 从海关数据看,截至到3月份中国已经从美国进口了2537万吨,也就是从4月份到6月末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增量不足200万吨,由于4-6月份本来就是南美的出口高峰期,以往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也仅仅是300万吨左右,所以贸易战爆发后对于旧作美豆已经90%以上运到中国,对美豆旧作的影响相对较小。
国内进口来看,1-5月中国进口了3620万吨大豆,6月份口大豆预报到港在955万吨,7月份大豆到港预期在930万吨,8月份大豆到港预期850万吨,9月份初步预估720万吨。截止到8月末的17/18年度中国将累计进口9574万吨,与此前预期的9700万吨略少了130万吨,差别不大。但7-9月份的进口会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的进口高峰期主要体现在1月份和5、6月份,而5-6月份的高额进口量已经体现在当前国内较高的港口库存上。7-9月份的进口同比将出现6%的下降。而此时仍是国内的养殖高峰期,国内可能会面临较快的去库存。
2.贸易战拉高了巴西升水
贸易战的爆发导致国内增加了对巴西大豆采购力度,当前巴西大豆90%以上全部出口给中国,对美豆增加关税间接抬升了巴西的贸易升水。目前巴西8月船期贸易升水CNF报价已经达到305美分,而4月初期贸易爆发的时候252美分,也比6月初的192美分上涨了近100美分。从大豆FOB的报价看,美国与巴西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分化。美湾大豆FOB价格4月至今跌幅高达18%,而巴西FOB价格跌幅仅有6%。
3.改变了国内采购节奏
4月份贸易战爆发初期,国内外行情曾叠加阿根廷干旱出现了较大的上涨,随后贸易战缓和导致了国内豆粕价格从3400直接跌破3000,国内下游产业受伤较重。因此本月贸易清单出现后市场再度预期贸易战会爆发的情况下,下游采购仍显得谨慎,仍担忧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而本周五若中美各自增加关税后,必然带来国内下游企业的主动备货周期,因9月份之后巴西大豆售卖基本结束,正常情况下美豆会接上后期的供应,但贸易战的爆发会导致美豆进口的不确定性,且当前价格下美豆也无法在28%关税下出现进口压榨盈利。所以6月8日一旦中美各自关税开始执行,下游的采购会提前,国内大豆去库也会提前,现货也因此会提前走强,利好9月合约。
4.中国完全不进口美豆可以么
最后我们回到全球格局下,如果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中国可以完全不进口美豆而满足国内需求么?从目前的格局看显然很难的。从美国农业部的预估看,17/18年度巴西出口约7330万吨,从国内海关数据和船期预估看,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本榨季大约6400万吨,约占巴西总出口的87%,而以往这个比例大约在60%-81%,5年均值在71%。由于阿根廷的干旱,导致其减产37%,阿根廷能够出口给中国的不足400万吨;再算上已经从美国购买的2500万吨大豆,所以17/18年度中国的总进口量勉强可以达到9300万吨,比此前预期的9700万吨略低。以上数据均是截止到2018年8月底的预估,那么9月份之后呢?
下年南美大豆的上市季节是4月份之后,9-4月份中国需要大约4000万吨以上的供应才能安全过度到下一年的南美新豆供应。从目前的供应格局看,全球尚无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大的储备量和供应量可以满足中国的需求。从南美结转库存看,巴西和阿根廷的期末库存合计约5100万吨,如果南美库存降到零,那么南美大豆的贸易升水能涨多少才能吸引南美冒险把库存降到零而卖给中国呢?此时巴西大豆的价格又会比增加关税之后的美豆便宜多少呢?
所以,在正常贸易量下,中国必须购买美豆才能安全过度到下一年南美大豆上市,除非中国以极高的价格吸引到南美把他们的库存卖给中国,而南美自己从美国进口大豆填补库存空白,但这个情况下的进口成本可能并不会比直接进口28%的美豆便宜多少。所以最终不是量的问题,而是价格问题,可能四季度我们都必须面临较高成本的进口价格。
后期行情展望
对于美豆:短期我们认为850-900美分区间震荡,市场需要类似天气异常的推动才能让CBOT大豆重新回到上涨趋势之中。对于国内豆粕: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可能需要消化高进口成本下的豆粕高价;因中国减少对美豆的依赖导致的内外市场的脱节,豆粕四季度可能会持续走强。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NF报价已经达到305美分,而4月初期贸易爆发的时候252美分,也比6月初的192美分上涨了近100美分。从大豆FOB的报价看,美国与巴西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分化。美湾大豆FOB价格4月至今跌幅高达18%,而巴西FOB价格跌幅仅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