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世界杯,是属于“小国寡民”的狂欢:
人口33万的冰岛首战逼平阿根廷,“牙医主帅”和“导演门将”成了网红;
人口344万的乌拉圭淘汰了拥有C罗的葡萄牙;
人口417万的克罗地亚小组赛全胜,更以漂亮的3-0将阿根廷推到悬崖边上;
就连人口403万的巴拿马,历史上首次参加世界杯,就在英格兰身上取得了进球。
而与此同时,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却再次无缘世界杯,受到吃瓜群众们的“口诛笔伐”。对的,我说的就是印度...
玩笑归玩笑,全球最强大的两个经济大国中国和美国都缺席了本届足球世界杯,给成语“美中不足”增添了新的含义。
为什么人口稀少的“迷你”国度也能闯进世界杯,而热爱足球的中国人却总在思考“十几亿人挑不出11个靠谱球员”这种难题?为何一贫如洗的非洲和富裕的欧洲都证明过能踢好足球,而砸钱更多的中东土豪却屡屡失意?
每日经济新闻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在本届杯赛开幕前夕,经济学人杂志使用计量模型分析发现:
GDP、人口、足球受众等基本面因素能解释大约一半的足球比赛结果,剩下的一半则可以通过各国足协自身的努力争胜。
展开全文
卡瓦尼打入制胜球淘汰葡萄牙 (图片来源:FIFA官网)
令人震惊的是,按照模型预测,中国队的场均净胜球应为负0.2(即平均每场输0.2球),但实际战绩却接近0.5(平均每场赢0.5球)。也就是说,国足的表现,其实已经超过了中国足球的潜力,属于超常发挥!
每日经济新闻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根据这个模型,在被取样的126个国家中,乌拉圭是超常发挥最多的国家。这个人口比北京朝阳区还少的小国,有着太多值得借鉴的足球发展经验。
小国不弱,大国不强
一个阳光明媚的普通周日下午,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在乌拉圭国家体育场外咫尺之遥的草地上人声鼎沸,14名七岁孩子正在踢一场七人制足球赛,家长们又当裁判又当教练,还要兼职后勤和啦啦队。
在乌拉圭,这个名叫“宝贝足球”的锦标赛每周要举行上百场,目的是培养4-13岁的足球苗子。苏亚雷斯和卡瓦尼两位天才前锋,当初正是从这个项目里脱颖而出的。
每日经济新闻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根据世界杯开赛前的赔率,乌拉圭位列夺冠热门第9位。“天蓝军团”(La Celeste)历史上曾两夺世界杯,只有巴西、德国和意大利夺冠数量超过乌拉圭。更厉害的是,乌拉圭曾15次捧起美洲杯,超越阿根廷、巴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南美之王。
有趣的是,小国闪耀足球舞台的同时,大国不一定能实现世界杯梦想,即使砸钱再多也没有必然的胜算。
根据联合国人口排名,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中,排前四的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均无缘世界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也成为南亚的“难兄难弟”。
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GDP排名,除了中、印、美缺席之外,加拿大和意大利也不见踪影。此外在英国旗下的5个足协中,只有英格兰这个“独苗”闯进世界杯,其他4个(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直布罗陀)全部闯关失败。
即使在足球项目上疯狂砸钱的国家,也未必保证成功:
曾经是业余球员的匈牙利总理奥班疯狂地修建球场,即使观众寥寥无几;阿联酋和卡塔尔的中东土豪们一掷千金购买欧洲足球俱乐部,希望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沙特甚至出钱请西班牙的球队雇佣9名本国球员。
一半靠“天赋”,一半靠努力
除去某届赛事的偶然发挥,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足球潜力?
根据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泽曼斯基的考察,富裕的国家在运动上更容易出成绩。
虽然足球界充满了贫民窟孩子“逆袭”的励志故事,但总的来说贫困地区发展足球的障碍要大得多。塞内加尔一位足协官员表示,全国总共只有3块天然草皮的球场可用,很多教练在训练之前先要做两件事:帮助球员打药驱虫,喂饱球员的肚子。
接下来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足球人口”,下场踢球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至关重要。在2006年各国足协向国际足联提交了足球运动人口的统计,包含任何水平的踢球者(从职业到业余)在内。为了统计各国总体的运动实力和对体育的投入,经济学人杂志将奥运奖牌等因素考虑在内。此外,谷歌搜索大量足球内容的用户人数等指标也被纳入考量。
统计显示,在狂热的非洲大陆,90%的人口热爱足球,这个比例在美国约为20%,在为板球疯狂的南亚只有10%。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主场优势,可以起到场均0.6球的作用。为了保持样本量,经济学人杂志剔除了不丹、圣马力诺这样的袖珍小国,保留了126支国家队的数据(在1990至2018年间出赛超过150场)。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可以解释40%以上的足球赛果,另外一半多影响比赛的因素则和GDP、人口、足球受众这些基本状况无关。
从区域来看,西非、巴尔干和中东国家的足球成就普遍超过模型预期,中国队也是如此,反而实力强大的德国表现不及模型预期(当然模型预期值很高)。最厉害的乌拉圭队场均表现超过模型预期近1球!
踢球要“野”才能成功
富裕的国家里有美国、加拿大这样的鱼腩;而人均GDP不到1000的塞内加尔,也能“逆天”在世界杯上刮起旋风。这是什么道理?
经济学人杂志注意到,一个关键因素在一些富裕国家被忽略了,那就是球员在街头环境下习得的“狂野”踢球本能:
前足球明星、金球奖得主、利比里亚总统维阿从小就习惯用破袜子等材料自制“足球”;
巴西球星往往在踢正式足球都参加5人制小场练习“花活”;
英格兰球星阿里从小在街边“铁笼子”里的狭小空间雕琢技术。
法国克莱方丹足球基地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让小球员们观看一段比赛画面,途中按住暂停键,让小球员判断接下去的比赛发展轨迹。在这项测验得高分的,无一例外都在6-10岁的年龄段踢过街头“野球”。
在拉美和非洲,赤贫的孩子们甚至能光脚在街上踢球;在欧洲发达国家,为了给汽车让路,街道上随处挂着“禁止踢球”的标牌。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富裕国家在科学训练上的优势。
图片来源:Know ball games活动官网
上届世界杯的卫冕冠军德国就有着亲身体验。
在1995年到2005年这段低谷期,德国队场均要比模型预期少赢0.33球。在本世纪初,德国足球痛定思痛,投入10亿欧元建设训练场馆,彻底整改青训体系。
如今德国青训球员在基地内的一项训练内容为:发球机器从任意角度随机弹出足球,场地中央的球员要用快速合理的动作完成停球射门。这样的训练能在室内模拟街头的环境。
同样受到启发的还有英格兰,2012年重建青训体系后,英格兰也开始收获一批技术水平不输西班牙的苗子。2017年U-17世界杯决赛上,英格兰小球员用传控打法5-2击败西班牙夺冠。
乌拉圭:培养球员的典范榜样
德国足球记者霍尼恩斯坦指出,一味高强度苦练并不能带来足球水平的提高。比如在德国统一之前,东德足球队就以残酷的训练著称,但他们只打进了一次世界杯,战绩远远逊色于3次夺冠的西德。
一方面,小球员必须得到轻松愉快的环境,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自生自灭。乌拉圭等国在这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的榜样。
乌拉圭的足球理念不会让过分严苛的训练和技战术指导磨损了小球员的信心,但同时又对每一个潜在的苗子保持足够的关注。乌拉圭足协的电脑数据库里储存着每一场“宝贝足球”比赛的战报。也就是说,乌拉圭的小孩子们从4岁起就进入足协的选材视野了!
青少年赛事报道
有着足协的重点关注,可以避免一些天才苗子因为家境贫困、身体发育、伤病或者其他项目“抢人”(在美国很常见)等因素流失。
每日经济新闻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乌拉圭、冰岛等小国的培养经验,很适合中国。
中国虽然是个热爱看球、聊球的人口大国,但却是足球人才的小国。据中国足协2011年一项详尽的问卷调查显示,当时全国注册球员只有8000人(包括业余球员在内),另外只有广西一个省拥有正规的省级11人制比赛!
同期数据显示,越南足协统计的注册人数为5万人,日本达到了50万人,法国达到146万人,德国则高达631万人!
经济学人杂志指出,对于中国这样足球选材面窄的国家,充分利用全球化足球网络,将本国人才输送到国外培养。以400多万人口的小国克罗地亚为例,该国积极向皇马、巴萨、拜仁等欧洲豪门输送球员得到锻炼,国家队也因此受益。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容易出成绩。 虽然足球界充满了贫民窟孩子“逆袭”的励志故事,但总的来说贫困地区发展足球的障碍要大得多。塞内加尔一位足协官员表示,全国总共只有3块天然草皮的球场可用,很多教练在训练之前先要做两件事:帮助球员打药驱虫,喂饱球员的肚子。 接下来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足球人口”,下场踢球的人数在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