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金喆 吴泽鹏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张海妮
编者按【连续两个跌停,将银河生物控股股东银河集团逼上了悬崖。根据银河生物最新公告披露,控股股东部分质押股份已触及平仓线,合计占其持有公司股票的32.09%。
随着银河生物拉响控股股东质押平仓“警报”,这家正在转型生物医药的跨界企业又一次陷入危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上市公司过去10年业绩发现,银河生物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传统核心产品电气设备收入“开倒车”,而还在成长期的生物医药增收不增利,并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下滑。】
7月14日午后,银河生物(000806,SZ)股价陡然下挫并直奔跌停。随后的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一”字跌停。两个交易日内,银河生物股价从最高的13.45元跌至10.76元。
银河生物股价连续跌停,击穿了控股股东银河集团的部分质押股平仓线。7月18日,银河生物发布停牌公告,并在晚间公告中称银河集团两笔质押已触及平仓线,合计占其持有公司股票的32.09%。随后,公司股票停牌,控股股东积极筹措以期解除爆仓危机。
7月24日晚间,银河生物公告称将继续停牌,且将不晚于8月1日复牌。
三成质押股跌破平仓线
曾被资本追捧的银河生物,最近遭遇“黑天鹅”事件。股价突如其来的暴跌,也让银河生物的投资者开始恐慌。
7月17日,有投资者在银河生物互动平台上向管理层发问:“股价跌跌不休,大股东质押的股票是否存在平仓风险?”在此之前,已有多名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表现过类似的担忧。
7月18日,投资者终于等来银河生物姗姗来迟的公告。当日晚间,银河生物公告,截至公告日,控股股东银河集团持有公司股份5.26亿股,其中97.64%已质押。
据银河生物公告披露,银河集团质押给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655万股(占总股本的2.41%),质押给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4210万股(占总股本的12.92%),截至2017年7月17日收盘,上述两笔质押股份已触及平仓线。
展开全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两次质押的平仓线分别为11.03元/股和11.09元/股。而停牌时,银河生物报收于10.76元,已跌破平仓线。爆仓股份总数约占银河集团质押股份的三成。
银河生物在7月18日的公告中称,目前银河集团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拟采取追加保证金或者追加质押物等有效措施降低股权质押融资风险,以保证公司股权的稳定性。
7月24日晚间,银河生物发布继续停牌公告,称停牌期间,银河集团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多方案研究比较,由于应对措施尚在履行相关决策和审批程序过程中,经向深交所申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不晚于8月1日复牌。
工商资料显示,银河集团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为4.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潘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银河生物控股股东,银河集团持有银河生物股份5.26亿股,占总股本的47.79%。
此外,银河集团还是*ST天成(600112,SH)的控股股东。据*ST天成今年一季报披露,截至3月31日,银河集团持有9340.38万股*ST天成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8.34%。目前,这部分持股已100%质押。
在关于控股股东质押的最新公告中,*ST天成称银河集团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不存在平仓风险或被强制平仓的情形。
银河生物、*ST天成资金链承压
银河集团质押银河生物、*ST天成的股票借款,筹得资金的用途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ST天成去年10月回复证监会对其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公告中,*ST天成表示,控股股东银河集团质押借款,主要用于支持银河集团及下属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流动资金周转。
除了拥有同一个控股股东,银河生物和*ST天成还有一个共同点:资金链承压。
以银河生物为例,这家志在转型生物医药的传统电器元件生产企业长期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扩大。
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银河生物资产总额为28.87亿元,债务总额为7.7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6.84%。从这一数值看,并不算特别高。但公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银河生物的货币现金为2.52亿元,长短期借款达7.29亿元,是货币现金的289%,这说明公司偿债压力不小。
相比银河生物,*ST天成的资产负债率更高。*ST天成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资产总额约为26.73亿元,负债总计15.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6.86%。
欠债还钱,一般来说,除了拆东墙补西墙外,也可以通过“造血”还债。由此,衡量一家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在财务上会用到一个“现金流量债务比”的概念,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期末数),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银河生物2016年年报显示,“经营现金净流量”为8640.52万元,负债7.75亿元,计算可知其现金流量债务比约为11%;*ST天成去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只有62.46万元,而负债合计15.2亿元,公司现金流量债务比为0.04%。
作为银河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银河生物与*ST天成在资金链承压的应对方式上也差不多——在两家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中,募投项目之一均为“归还银行借款”。其中,*ST天成最新的非公开发行方案显示,其计划使用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3.432亿元;银河生物前次募资11.35亿元,其中5.3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银河生物传统业务收入10年缩水一半 业绩看投资收益“脸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金 喆 吴泽鹏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张海妮
从一家不起眼的变压器厂家跨界医药,银河生物(000806,SZ)一直尝试从每况愈下的传统制造业中突围,但到目前为止这条转型之路仍充满挑战和艰难。
7月15日,银河生物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50万~2250万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发现,三度更名、两年股价涨幅近10倍的银河生物并没有高业绩成长作支撑,占公司总营收比重50%以上的核心业务收入10年间缩水一半,公司扣非后净利润近5年均为亏损。同时,公司应收账款高居不下,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金额是当期营业收入的2.38倍。
记者7月24日向银河生物发去采访提纲。银河生物回复称,尽管公司短期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但公司认为,生物医药及医疗服务产业目前仍处于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公司仍将重点关注以下细分方向:处于产业化前夕的细胞治疗领域、具备巨大市场空间的新型医疗器械领域、拥有持续高成长潜力的医疗服务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内力求产业进一步聚焦。
传统业务收入“开倒车”
1998年4月,北海银河股份公司(银河生物前身,以下简称北海银河)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就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及设备、电子元器件”。2002年11月,潘琦控股的广西银河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银河天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集团)以1元/股的价格受让北海通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北海银河全部股份,成为北海银河的第一大股东。
伴随变压器行业发展的上升期,由北海银河更名的银河科技驶入业绩增长快车道。2000~2007年,银河科技的营业收入从2.84亿元增长到17.5亿元,但公司净利润在2004年达到9821.59万元后便结束增长,并在2006年陷入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2010年、2011年,银河科技连续两年出现亏损。
更让股东揪心的是,近年来,公司核心产品的收入也在“开倒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银河生物上市以来的财务数据发现:2004年公司实现电气设备收入5.24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44.33%;2007年,公司电气设备收入高达16.02亿元;但到了2015年,银河生物电气设备收入为4.28亿元,尚不及2007年的1/3。尽管2016年电气设备实现了8.19亿元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1.47%,较上年大幅提升,但较2007年高峰期缩水约一半。
投资收益成业绩晴雨表
变压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增速放缓,银河生物也不能独善其身。失去了核心产品的增长引擎,银河生物的业绩表现只能依赖投资收益及政府补贴,过去5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均为负数。
年报显示,2012~2016年,银河生物的净利润分别为2409.38万元、1221.27万元、2608.62万元、10251.48万元和1287.34万元,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593.18万元、-2556.37万元、-6518.83万元、-1854.84万元和-116.48万元。
银河生物2015年的净利润数据最为突出。记者研究发现,公司2015年的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21亿元。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17年上半年,投资收益没有延续前两年的丰收局面,反而成为公司业绩的“绊脚石”。银河生物在半年报业绩预告中称,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造成1375万元左右的损失,该项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由于对生物医药等领域研发投入的加大及行业政策变动等影响,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业绩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发现,银河生物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截至2015年年底和2016年年底,银河生物应收账款分别为4.40亿元和4.70亿元。到了今年3月底,银河生物的应收账款进一步扩大,激增到5.69亿元,是当期营业收入的2.38倍。
随着控股股东部分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银河生物的控股权或存在一定变数。不过,银河生物回复称,未来5年内,公司将通过组建产业创投基金、并购基金、自主建设、收购等多种方式来逐步构建银河生物医药-医疗服务产业的架构,并持续关注生物医药行业的前沿发展和较好的投资机会,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医药及医疗服务产业打造成公司新兴产业的主导方向。
银河生物高举“生物医药”旗号 股价2年涨近10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金喆 吴泽鹏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张海妮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高增长吸引了不少资本蜂拥而来,银河生物(000806,SZ)也是其中一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发现,虽然银河生物高举“生物医药”的旗号,却在医药行业的瀚海中飘忽不定,多年来对外投资多个不同业务类型的公司。但也正是凭借“生物医药”旗号,公司股价曾2年涨近10倍。
收购动作频频
2014年,再度更名的银河投资(现为银河生物)吹响向医药产业转型的号角,并在医疗领域动作频繁。
公告显示,2015年公司先后以1.8亿元收购专门从事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应用的江苏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康生物)、5亿元增资控股拥有人源化小鼠技术平台的南京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设立6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不久后,公司又通过增资及受让方式取得南京龙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5.06%股权和上海赛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1.11%的股权。
还未来得及消化和整合上述子公司的业务,银河生物又在资本市场试图开启新一轮的跑马圈地。2015年11月,银河生物发布2015年度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募资75.51亿元,其中,31.96亿元拟用于精准医疗与生物治疗产业平台项目;22.69亿元用于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与生产平台项目;13.77亿元用于非肿瘤类重大疾病药物研发与生产平台项目;7.09亿元用于模式动物与人源化小鼠平台项目。
按照银河生物的规划,公司依托得康生物和赛安生物近百家医疗资源的渠道优势,以及其较为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将以江沪地区为中心,加快丰富公司的精准医疗与生物治疗服务内容,致力于3年内在全国合作医院中投建100家精准医疗与生物治疗中心。
今年2月,银河生物再发公告,拟将之前的定增计划募资规模下调至18.61亿元,较之前缩水超过七成,原计划参与认购35%股份的控股股东银河集团中途退出认购。定增预案已先后经历4次修改,目前状态为“股东大会通过”。
7月12日银河生物公告,拟通过股权受让和增资的方式实现对汉麻集团子公司汉素生物的投资,公司正积极推动与汉麻集团的合作事宜。在银河生物看来,通过增资收购汉素生物可以推动公司参与工业大麻产业链投资,有助于公司掌握最先进的工业大麻生物萃取分离技术,加快公司在工业大麻的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的研发、生产进程,拓宽公司未来发展空间。
多家子公司仍亏损
到目前为止,银河生物没能迎来生物医药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年报显示,银河生物2015年、2016年医药生物收入分别为2951.92万元和7292.91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从3%提升到6%,但对应的毛利率从60.88%降至35.62%。
尽管还未披露中报,但银河生物已在业绩预告中给投资者提了个醒:由于报告期内对生物医药等领域研发投入的加大及行业政策变动的持续影响,公司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业绩较去年同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事实上,银河生物在年报中披露的参股生物医药公司中,得康生物是唯一保持盈利的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得康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621.47万元,净利润1906.28万元;南京银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银河生物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342.50万元,净利润亏损1254.79万元;另一家子公司南京银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银河生物技术)的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亏损1143.94万元。整体来看,上述3家公司合计给银河生物带来近400万元净利润的减少。
2016年,局面仍然没有好转。年报显示,得康生物营业收入为3622.70万元,净利润为1301.74万元,在营收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利润减少;南京银河生物医药当期营业收入为5036.13万元,净利润亏损1460.69万元;南京银河生物技术依然没有收入,净利润亏损474.96万元。这也意味着,尽管2016年银河生物的生物医药业务收入较上年大幅提升,但该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年报还显示,银河生物在报告期内投资设立了5家子公司,累计减少净利润842万元。公司还指出,目前已形成生物大分子药、靶向小分子药、细胞活性药等较为丰富的研发产品线,但尚缺乏中短期能为上市公司带来较大利润贡献的医药项目。
因“生物医药”概念,银河生物股价走势十分凶猛。
2014年4月底,银河生物的股价从2.88元起步,一路走高。5月27日,银河生物公告宣布控股股东银河集团作为唯一投资者,拟以不超过11.5亿元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复牌即收获涨停。当年9月,银河生物发布《关于公司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称经过大量行业调研后,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构建公司医药及医疗服务产业,并将此领域作为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方向。
2015年2月,银河生物股价回调至8.5元附近,而后开启了“狂飙”模式,至当年11月底,股价最高触及31.91元。不到两年时间,股价上涨近10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凭借“生物医药”旗号,公司股价曾2年涨近10倍。收购动作频频2014年,再度更名的银河投资(现为银河生物)吹响向医药产业转型的号角,并在医疗领域动作频繁。公告显示,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