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英雄同行
——中越边境行散记之一
文|田跃 图|朱效敏
“4.28”,这个数字对麻栗坡来说,是一个血与火交织的日子,就是在30年前的这一天,我解放军对占据我边境老山之敌正式实施拔点作战,一举收复了被敌人占领时间长达5年之久的老山,随后又先后收复了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边境制高点。
30年后的2014年4月28日,正是收复老山30周年的纪念日,数万当年浴血奋战的参战老兵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家属、爱心人士聚集边城麻栗坡,以不同的方式祭奠自己的战友、亲人,以此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而在此之前的4月24日,原北京军区27军79师医院“老山十姐妹救护队”队员徐小红、原济南军区67军199师参战老兵胡国庆、麻栗坡爱心人士朱效悯和昆明爱心人士白霞四人与我相约,从麻栗坡县城经者阴山再顺着紧贴国境线的公路,经过100多公里的长途颠簸,来到了默默无闻矗立在大山深处的马崩钢铁民兵哨所旧址!这里,是我曾经战斗两年的哨所!
【一】
从外地回到文山广播电视台参与主办《映象文山》杂志至今三年多来,网名“老山之眸”的朱效悯算是我写得最多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是给我们提供采访题材最多的一位忠实读者,通过他的“老山之眸”QQ群,我也认识了许许多多参战老兵、烈士家属和各地的爱心人士。并在国内主流媒体首开先河,在《映象文山》杂志开设了“老山老兵”这个专题栏目,专门讲述老兵的参战经历和生存现状的故事,虽然当初是虽抱琵琶半遮面,将这些读者喜爱的文章融入在“情感”栏目里,不料一开栏便反响如潮,但还是被胆小心细的一些上级领导发现,有关这类的文章便被以“怕影响中越关系”的原因而中途被叫停,甚至从印刷厂直接撤下版面。最后在读者的一片呼声中,已被叫停了几期的“老山老兵”故事,最终还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再次与读者见面,并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扩版。
于是,人称“老刀”的原济南军区67军199师参战老兵胡国庆等数十位参战老兵的故事,又被堂堂正正地刊登在了一面世就深受读者喜爱的《映象文山》杂志上。
NO1:死亡线上走出的“老刀”
展开全文
胡国庆,是1981年从安徽凤阳县入伍的一名普通战士,现在的网名叫“老刀”,平时人们也大都叫他这一外号。1985年3月12日,他所在的济南军区67军199师奉命开赴云南前线时,他已是机枪班的班长。
他们部队刚上阵地接防,就遭到了越军的猛烈炮击。特别是在5月25日那天凌晨,天刚蒙蒙亮,天空瞬间火光冲天,一发发闪亮似戴着火环的炮弹,密集地向我们部队所在的阵地砸来,接着各个阵地上的炮弹爆炸声接连不断。
直到28日上午,敌我双方在三天三夜的炮火对阵后,越军步兵开始进攻,他们疯狂地对“那拉口”的几个阵地和老山主峰正面的1072高地疯狂反扑。
胡国庆所在的防御阵地在1072高地的后面,没有和越军直接接火,一连几天时间,他们主要负责防御警戒和担任抬送1072高地的伤员和烈士的任务。战斗一直打到5月31日,这次越军代号M-1计划没有得逞,我方称此战斗为“5.31大捷”。虽然是叫大捷,其实我方部队也是弹尽粮绝,伤亡惨重。胡国庆就有几个同乡战友在这次战斗中牺牲。
11月25日,战士们趁着清晨的大雾,修复通往前沿的交通壕,为几天后的“12.2”战斗做准备。
然而大雾却突然瞬间消失,活动一下子暴露在了敌人的观察哨下。不到十分钟时间,敌人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的向他们的阵地砸来,稍后没几分钟,我方的炮火开始还击。炮战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多钟,当大家正喝着下雨时接的雨水啃压缩干粮时,意外就发生了。随着连续三声震耳的爆炸声,越军三发重型炮弹不偏不离,正好砸在不到十米长的战壕里,随着就是一阵噼噼啪啪的手榴弹爆炸声,越军的炮弹把战壕里的几箱加重手榴弹引爆了。爆炸的冲击波扑面而来,胡国庆感觉脸部一阵疼痛,当他用手去摸脸时,又低头看到鲜血从胸口喷涌而出,已经染红了他的军装。弹片击中了他的胸部,眼眉骨也被碎片划伤。
战壕另一端的三名战友也不同程度受伤,此时胡国庆还清醒,就不顾伤痛向相邻的步兵三班阵地跑去,请求他们援助。
当他跑到三班哨位时,因伤口出血过多加上紧张过度,当即昏倒在三班的洞口前。三班长周广海立即向上级报告后,带领三班的兄弟冒着四处飞炸的炮弹,跑到机枪班抢救受伤的战友。
三班的战友们和接报赶到的担架队一起,冒着不停的爆炸声,将他和另外几名战友送下了阵地。经过紧急抢救保住性命后,又被空军的直升机紧急送往平远机场,随后又转乘运输机送入空军昆明医院进行治疗。来到医院的第二天下午,医生就给他进行了手术,很顺利的取出了那块更要命的弹片。在这次战斗中,胡国庆荣立二等功。
随后,在空军昆明医院进行手术后,胡国庆又被转到了河南153医院继续治疗。三个月后伤愈出院,再次走上了老山前线。
NO2:情驻老山的“战地女神”
“战地女神”徐小红,原北京军区27军79师医院“老山十姐妹救护队”队员。
1987年部队到老山前线轮战时,她所在的27军79师师医院组建了 “老山十姐妹救护队”,由徐小红和赵慧、李占军、贺志华、刘洪、王蕾、赵冬梅、蒲秀娟、张萍、董春艳十名女兵组成。就是这群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在老山前线浴血奋战,不顾生命危险,冒着炮火和枪林弹雨到前沿阵地抢救伤病员,演绎了八十年代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壮举。除队长赵慧荣立一等功和集体荣立三等功外,其余9名队员全部荣立三等功。徐小红本人不仅荣立三等功还在火线上光荣入党,被人誉为“战地女神”。
经过战火的洗礼,使徐小红更加坚强。2003年,非典肆虐中国大地,徐小红所在的部队医院是北京收治非典患者的医院之一,面对令人谈虎色变的非典,她依然冲锋在第一线救治病人,几个月下了,她人消瘦了,但是,她在的非典一线的英雄壮举令人叹服,他再次荣立二等功。
同行的“老山之眸”还悄悄给我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战地女神”的初恋情人茅征华就牺牲在老山上,且她就眼睁睁的看着他牺牲在排长郭华怀里。
从2004年从部队医院转业后,徐小红每年清明节都要来麻栗坡,而且每次都要待半个多月。除了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拜战友,到过去部队驻地看望当地老百姓,还要到当年茅征华离世的那个地点……虽然快30年了,她依然非常清楚地记得,茅征华牺牲那天,是1987年6月9日傍晚7点。
徐小红和茅征华同在驻河北邢台的一个部队,她1983年入伍,他1984年参军;她在部队医院,他在基层连队。他们是茅征华到医院“泡病号”时认识的。那年,徐小红18岁,茅征华22岁。
这对情窦初开的年轻人认识后不久,他们之间就彼此有了好感。相处两年多直到茅征华牺牲在了老山,他们连手都没有拉过,一起上街都要隔着一段距离,因为部队有规定,战士是不充许谈恋爱!
部队开赴前线后,徐小红被分配到师医院战地救护队,成为救护队里个子最高、年龄最小的一名护士。仍然在连队的茅征华在前线依然像哥哥一样关爱她,保持着他那乐观开朗的性格。喜欢足球的茅征华曾对徐小红说,等战争结束了,你一定要去看我踢足球啊!
然而,1987年6月9日,敌人打过来的一发炮弹炸伤了6名战士,其中一个就是茅征华。当天受伤的人很多,救护队就只剩下4副担架,人手也不够,她们只好选择让肢体伤残的4名伤员躺到担架上抬着走,茅征华和另一位受伤战士因肢体没有残缺,只能让他们互相搀扶着走。
当天茅征华走了整整5个小时后!在前往某英雄连的途中,就眼睛大大地睁着离开了人世。那年他刚满23岁!这让徐小红心如刀割!那天晚上,从来不会喝酒的徐小红到驻地旁边的小卖铺买了两瓶酒,喝得烂醉如泥,一连睡了两天,此后她滴酒不沾。
回忆往事,徐小红依然心痛难忍。她说当天受伤的6个人,躺到担架上的4名伤员都活下来了,但两个自己走的都牺牲了。自己就在救护队就在他的身边,却没有救得了他年轻的生命,眼睁睁看着他痛苦地死去,为此,她此后快30年了,都是在强烈的内疚和自责中度过。
现在自己经营着一家公司做生意的徐小红,无论生意怎样繁忙,每年清明节期间她都要放下手中的一切赶到麻栗坡,只要来到麻栗坡,她都要登上老山,远远地眺望茅征华牺牲的那个地方,每次在这里大声呼喊着茅征华的名字,徐小华都会哭成一个泪人……
老山英雄同行
——中越边境行散记之二
文|田跃 图|朱效悯
【二】
车出麻栗坡县城10几公里,过了漂漂就与S210线分道扬镳了,接下来是道路不宽,弯大坡徒的县道漂富(漂漂—富宁)公路,一路经过西畴县柏林、麻栗坡县八布、竜林……这些地方都是当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和防御轮战时重兵驻扎之地。
竜林在收复者阴山时还只是一个小村寨,自从者阴山下的杨万乡机关单位搬迁到这里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已变成了一个新兴的边境小集镇。竜林旁边一个叫犀牛堡的地方就是驻者阴山边防部队的营地。一出小集镇到者阴山和沿边镇公路到普弄再到马崩,就全是路面狭窄的弹石路面了。当初还为身居都市的“老刀”在这种路面开车行驶而捏了一把汗,不料技术老道的“老刀”还把这条不宽的路当成了他飙车的场所。
我们的主要目的地是马崩民兵哨所,者阴山主峰还是在1994年大扫雷的时候我就多次去采访过,对于长期游弋于边境的“老山之眸”来说更是常客了,与去者阴山主峰的公路叉道后,就来到了者阴山下的长田村,这里与者阴山主峰相隔直线不到一公里,山上的营房和大大小小的阵地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停下车,接着就是“老山之眸”朱效悯开始他的主播时间了。
者阴山位于原杨万乡政府驻地当面,按老界碑属于9号界碑地段,虽然远看山势不是很陡峭,但属喀斯特地貌,各高地之间的比高300至700米,坡度30至65度,北陡南缓。密布着灌木丛林和齐人深的茅草,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越军占领的各要点能俯瞰压制我杨万和纵深数公里以外地区,又能掩护敌人开阔的江利以南地区的安全,战略位置十分显要,越军侵占后一直重兵把守。
越军1052.4、1142、1250、11、41号高地均筑有3—4米深的堑壕,并有100余个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工事和土木结构地堡、掩蔽部,各高地均以堑壕、交通壕相互连接;1142高地北侧还有一条宽2米深1.8米的交通壕直通250高地,可机动运送兵力、兵器和通行骡马。同时,还在各高地设置了种类多、密度大的防步兵雷场,铁丝网及陷阱,构成了层层叠叠的障碍区,形成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各种轻重武器配置齐全,形成了正倒、侧斜、远近、明暗相结合的多层次火力网。
1984年4月2日,陆军11军31师奉命对者阴山越军实施炮击,持续28天,有效地杀伤其有生力量,摧毁了部分工事、营房和武器、弹药。4月17日晚,该师又在者阴山正面分东西两线进行佯动,制造次日拂晓攻击者阴山的假象,使其造成错觉。
4月29日4时至6时,步兵团各分队到达第二集结地域。在军师炮群的支援下,步兵第93团和一部分加强分队担任主攻。在1250高地北侧至11号高地西北侧无名高地占领出发阵地,集中优势兵力兵器,采取两翼实破,向心攻击,穿插分割,边打边围的战术手段,从1250高地和1052.4高地北侧突破。主力向1250、1142高地,新寨方向实施主要攻击;一部分兵力向1052.4、629高地,尔后依托三要点,居高临下,向1142高地、山堡、新寨攻击。1个营的兵力由1171、1242、1185高地向柴山堡方向穿插,依托1185高地占领有利地形,断敌后路阻敌增援;一部兵力在26号高地展开向24号高地、柴山堡方向攻击,在助攻部队92团协同下全歼1250高地、1142高地、柴山堡、新寨地域之越军。待防御稳定后,由92团3营接替阵地,完成坚守防御任务。
5月1日16时15分,92团2连攻占越南江利公安屯;随后师侦察连2排在两个步兵班的配合下攻占了那腊后山。至此,整个者阴山地区进攻战斗结束,共毙敌大尉以下兵力550名,俘敌18名。缴获60口径以上火炮19门,各种枪151支(挺)及军用物资一部。
(本组照片背景为者阴山主峰,拍摄地点杨万乡长田村)
老山英雄同行
——中越边境行散记之三
文|田跃 图|朱效悯
【三】
车出者阴山下的长田村,接下来到普弄和马崩的公路还是在喀斯特大山里钻进钻出的弹石路面,虽然公路紧贴着国境线,不时路边还可以见到“雷区”的警示标志,但好在路面还算平整,沿途风景无限,不时还有一些小村庄零星的躲藏在这世外桃源般深山密林丛中。
大家在车里兴致勃勃地在车里继续着战争、战争中的军人、战区的老百姓这个话题时,正一路发飙的“老刀”发现车尾箱已被颠开了,“老山之眸”的摄影包就在尾箱里,里面除了相机还有多个镜头。停下车来查看,果然其他物品安在,只有那个摄影包不见踪影,不知道在那里飞出车外了,此时,距离在长田村停车处已过了四五公里的路程。
调转车头又是一阵狂飙,几分钟时间就回到了出长田村不远的一个上坡路段,远远地看到了一个黑色物品散落在公路正中间,走近一看正是那个飞出车外的摄影包,里面的相机和几个镜头散落一地,但还好没有一点损坏。后来大家才知道,其中一个镜头还是文山州副州长彭辉还在麻栗坡当县委书记时,看他照相装备太破旧,签字叫县民政局拨款8000元给他买的“宝贝”。
车子又继续往前行驶,穿过一片原始森林,就来到我们中午要停留吃饭的地点普弄了。此时,比预计时间晚点整整两个小时,我在哨所的战友王昌福早已准备好饭菜等候多时,王昌福在哨所时与我一个战斗组,比我晚一年上哨所,从哨所回来后当了普弄村公所的支部书记。据说他平时的工作业绩不错,在哨所的一拨又一拨的战友中,他们家的小日子还算混的不错。
站在王昌福家的院子里,就可看到村子旁边山头上的阵地,阵地上废弃的战壕和钢筋水泥修建的营房可看得清清楚楚,村子里的人要是说话大声一点,在这个原我边防部队把守的阵地上都可以听得见。这个阵地对面,就是越军重兵把守的冰洞阵地,冰洞阵地的另一侧,就是荣立过集体一等功又被军区授予“先进民兵哨所”、“钢铁民兵哨所”荣誉称号的马崩民兵哨所。当年由我们十几个民兵坚守的马崩哨所阵地与边防部队坚守的普弄阵地犬齿相依,相互牵制,有效控制了越南普棒、普腊一带越军的活动。虽然马崩和普弄两个我方阵地都多次遭到越军的明打暗袭,但都以越军完败告终。越军的冰洞阵地在普弄小卡村379号界碑前方,山势险峻,天然屯兵溶洞密布,与普弄相对峙的一方是空旷的越南普腊坝子,与马崩相对峙的一方是普棒坝子,对于越军来说,是一道防御我军进攻的天然屏障。
在王昌福家院里,还有一位一只脚高位截肢的老民兵,正在烈日的烘烤下给王家修理拖拉机。他的一只腿是被地雷炸断截肢的,现在政府每个月发给二百多元的战争伤残补贴。因为地里的活计做不了,他不得不自己学习修理一些机械设备的技术,以此赚钱谋生。据他说,现在这里的山上地雷还很多,他被炸伤时是村里一名妇女在山上找猪食时被地雷炸死,村里的几个民兵就前往抬尸体回来,不料在半路上他又踩雷炸断了自己的这只腿。
在普弄吃午饭的时间虽然已是下午2点多了,但这顿午饭的菜肴全是城市里吃不到的特色菜,放养土鸡、土猪腊肉、青椒炒土鸡蛋、自种小白菜,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菜,还更有特色的是那个装青椒炒蛋的古董大碗,碗上“为人民服务”几个字的毛氏书法就足见这只碗年代的久远。王昌福开玩笑说,这可是只有最尊贵的宾客才能享受的待遇。
酒足饭饱后,一伙人又沿着一条已修到379号界碑边的公路,站在界碑边远瞰了一番越南的村寨风光,还有当年越军自称“固不可摧”的冰洞阵地。正好王昌福就是这一带新立界碑的护界员,对这里的界碑走向和国境分界线了如指掌。
在今年春节期间,我还与王昌福和当年在哨所当炊事员的战友欧超群,就从379号界碑处来了一回无护照出国,从越南距国境线几公里外的普腊搭乘一辆驾驶室挤坐了6个越南人,后车箱无坐位的破旧面包车,穿越普腊到普棒之间一片原始森林大约十公里的山路,来到普棒后又从普棒徒步两个多小时,经过越南普棒公安屯的关卡回到了马崩哨所。当越南边防军人对我背的小包例行检查时心里有些发慌,好在当时中越边贸正常开展,双方边民都可以经过简单的检查进入。而越南公安屯所在地大弄村,就是原住在马崩哨所的沈阳军区一个侦察小分队遭遇越军包围的地方,当时与我关系较好的一个朝鲜族战士受伤,送回后方医院后就一直没有音讯。看着在眼前盘查的小“鬼子”,心里恨不得给他几大拳头。
那次这个侦察小分队被包围时,越南大弄村村民大部分已后撤,只有少数村民仍然住在村子里,村子四周还有村民们种的玉米。当侦察小分队人员从玉米地里潜伏摸进时,意外发现了一妇女正在地里找猪草,因为在越南不管是男是女,成年人是人人皆兵,几乎就在她被我侦察兵发现在同时,她已也发现在玉米地里的中国国侦察兵,便丢下背上的背箩转身就跑,就在这时,几支微声冲锋枪同时对准了她,但谁也没有扣动枪机!因暴露目标撤退时,越军就接报追了上来,一场遭遇战随即打响……
因担心普弄到马崩新修建的边境公路路况不好,我们只有将“水晶心”白霞心爱的轿车停在普弄,重新租了一辆专门跑农村客运的面包车,继续往不到十公里远的最终目的地马崩进发。
老山英雄同行
——中越边境行散记之四
文|田跃 图|朱效悯
马崩位于老山、者阴山以东地区的董干镇境内,与越南河江省同文县普棒镇相邻,有11公里长的边界线。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特别是在收复老山者阴山作战以来,马崩民兵连先后7了次参加了围歼越南特工队的战斗,活捉两名越军情报员和一名越南民兵中队长,毙敌23名,缴获苏式冲锋枪4支,苏式单兵火箭筒12具,以及一批军用物资,打出了边防民兵的威风,使当面越军闻风丧胆。
我们顾请的司机常年在这种山路上跑农村客运,轻车熟路,没要多长时间,就来到了马崩哨所前的“国际水井”旁边393号界碑边。
马崩民兵哨所,屹立于一片峰峦叠起的群山中,一座不大的山头,却胜似一座铜墙铁壁铸就的堡垒。死死钳住了越南通往我国的数个边境交通要道。
越南特工接连不断在马崩吃了大亏,对我马崩民兵连恨得咬牙切齿。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变换花招,妄图重兵偷袭,一举端掉马崩民兵哨所。
据云南省军区编辑出版的《云南边境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十年民兵英雄 》一书对马崩民兵哨所著名的“9.12战斗”记载:当天凌晨两点,执勤的苗族民兵侯兴和突然听到哨所前面的一片包谷地里发出异常响声。他仔细侧耳细听,这异常的声音越来越大。从声音判断,至少有好几十人在包谷地里运动。
正在这时,哨所里养的大灰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来。这狗平时不乱叫,一叫准有人。“敌人!” 他赶忙放轻脚步,快速跑进屋里摇醒哨长李永华,大家一听有紧急情况,一个个“腾、腾"地从床上跳下来,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一支支钢枪从一尺多厚的石头墙枪眼支出去,严阵以待地等着偷袭的敌人。
房背后直通后山阵地的洞门没关,顾正荣和龙明修、顾永云等民兵迅速朝洞口跑去,以便占领有得地形防止敌人钻进山洞。不料敌人趁哨兵侯兴和进屋报告的时候,已经潜入到了洞口边,因地形不熟没敢贸然进洞。当4个民兵刚到洞口,“叭” 的一声,敌人枪响了。跑在前面的顾正荣中弹倒下。后面的民兵刚要还击,敌人又扔来一棵松发手雷,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另三名民兵同时负伤倒下。在这危急时刻,民兵们沉着冷静利用石头墙上的射击孔,向敌人猛烈开火。一排排子弹从石屋的各个射击孔飞出,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这次偷袭中,越南特工用了一个加强排的兵力进攻,用两个排的兵力作接应和断我后续增援。敌人见偷袭不成,便用冲锋枪、机枪、火箭筒等轻重武器,对着哨兵居住的石屋疯狂射击。刹那间,火箭弹的呼啸声,手榴弹的爆炸声,炒豆般的机枪声响成一片。方圆几百公尺的马崩哨所周围顿时山石横飞,响声回荡,火蛇飞舞,星光闪亮。
潜伏在包谷地里的越南特工见进哨所不行,就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准备用定向地雷炸哨所,被早已隐蔽到一个石缝里的哨兵侯兴和发现。
原来侯兴和从房里出来时,就感觉气氛异常紧张,在原来的位置比较危险,就悄悄摸到左前包谷地上方的石缝里。这里距敌人很近,而且是居高临下。不多时,他看见在他下面几米远处,几名敌人正在慌慌张张的活动,侯兴和连忙摔出一颗手榴弹,一声巨响,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没死的拔腿就跑。趁敌混乱,侯兴和又是一阵连发猛射。
原来几名敌人已经在哨兵进出的路口安装好了4枚定向地雷,正把导火线正、负极往电源上接。万一屋内的哨兵冲出时被引爆,后果不勘设想。
越军对这一带地形不熟,到处石旮旯,连大白天行走都困难,他们惧怕我增援部队接报赶到,不敢恋战,不得不拖着残兵败将怆惶逃窜。
经过一小时的激战,民兵们共毙敌4人,伤敌14人,缴获苏式单兵火箭筒12具和一批军用物资,又一次粉碎了越军的武装侵袭。云南省军区战后给马崩哨所记了集体一等功,多名民兵荣立一、二、三等功。
此外,在国际水井和茅拜遭遇战中,在边境巡逻的民兵又取得了毙敌3名伤敌2名,缴获苏式冲锋枪3支和手榴弹、子弹一批的辉煌战绩。
老山英雄同行
——中越边境行散记之五
文|田跃 图|朱效悯
从普弄到马崩的公路,与董干通往越南普棒的公路相连接处几十米处,就是393号界碑,界碑旁边中方一侧,还有一口“国际水井”,水井的容量约 500 立方米。这个水井修建于1968年,是由中国麻栗坡县和越南同文县共同在中方的土地上修建的,井水供给相邻两国苗族边民共同饮用。
从国际水井界碑边到越南普棒镇只有五六公里的路程,普棒原来是越南同文县的老县城,这里与董干镇马崩边境贸易市场是对应的省级口岸地。普棒是越南历史悠久的边陲重镇,直到现在仍然是同文、苗王、安明三县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1986年11月5日,当时边境冲突还在不断发生,经麻栗坡县政府批准,在离现市场约3公里的原马崩村公所所在地正式开街,确定为边民互市点,对越南边民开放,集市形成后,越南边民可以不办任何出入境手续,就可以进入马崩街进行交易,两国边民互市贸易活跃,每街前来赶街的两国边民近万人。所以构成了边境上边打仗边互市贸易的独特景观,也造成了当地复杂的敌情社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马崩边贸市场才从原马崩村所在地搬到了原来的哨所这个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了固定货铺、摊点上千个,交易的货物有大牲畜、农副产品,中药材、矿产品、粮食、农机、电器、布匹、民族服饰等百余个品种,尤其是大牲畜交易每街上市数百头,是全县第二大牲畜交易市场。
我们走进马崩哨所时,已是下午5点来钟,本来打算看完哨所的阵地后,倒回到普弄再吃晚饭,然后连夜赶回麻栗坡县城。然而,至今留守在哨所的战友罗宏军虽然出差在外,但早已打电话给与他一同住在哨所的妻子,准备好了饭菜和特制的老酒等着我们。战友妻子的盛情挽留,大家决定吃过晚饭再离开。于是,我先简要介绍一下罗宏军和马崩哨所的基本情况,然后把对马崩哨所的评价留给科班出身的“老刀”了。
罗宏军家是苗族,虽然个头不高,队列训练时都是排在后面,但人长得精干结实,能吃苦耐劳军事技术也过硬。从麻栗堡哨所调到马崩哨所时,上级是将他作为哨长人选的苗子来进行培养的,但当他被调过去没多久,中越关系就正常化了,其他民兵根据上级命令先后离开了哨所,他便成了这个“钢铁民兵哨所”的“独苗”,在这孤苦怜丁的地方一呆就是28年。被人们称为“最后的战士”。
马崩哨所位于群山之中的无名高地上,四周都是高山,哨所我方一侧是一道悬崖,前方和左右两侧都是乱石峭壁。山中有洞洞中有水,距洞口哨兵住的石头房子相连,出洞口一个在山背后的老战壕,另一个出口直通山顶掩蔽部一侧;一条石头水泥修建的战壕沿山脊拾级而上,顺山体两侧绕行一圈,两侧各有一个重机枪工事和大量单兵掩体,分别控制左右两条从越南入境的通道,主峰除有一个观察哨位和大量单兵掩体外,还有高射机枪工事主要控制正前方一个通道外,还可对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入侵之敌进行火力压制。
“老刀”和“战地女神”一行一身大汗,沿城墙般厚实的战壕爬行了几百级台阶,终于来到了主峰阵地。从军校里学到的军事地形学和各种武器常识,令他伸出大姆指直呼“军事要地”。
关注《映象★老山》博客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
↓↓↓↓↓↓↓↓↓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资建设了固定货铺、摊点上千个,交易的货物有大牲畜、农副产品,中药材、矿产品、粮食、农机、电器、布匹、民族服饰等百余个品种,尤其是大牲畜交易每街上市数百头,是全县第二大牲畜交易市场。我们走进马崩哨所时,已是下午5点来钟,本来打
到洞口,“叭” 的一声,敌人枪响了。跑在前面的顾正荣中弹倒下。后面的民兵刚要还击,敌人又扔来一棵松发手雷,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另三名民兵同时负伤倒下。在这危急时刻,民兵们沉着冷静利用石头墙上的射击孔,向敌人猛烈开火。一排排子弹从石屋的各个射击孔飞出,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这次偷袭中,越南特工用了一
各地的爱心人士。并在国内主流媒体首开先河,在《映象文山》杂志开设了“老山老兵”这个专题栏目,专门讲述老兵的参战经历和生存现状的故事,虽然当初是虽抱琵琶半遮面,将这些读者喜爱的文章融入在“情感”栏目里,不料一开栏便反响如潮,但还是被胆小心细的一些上级领导发现,
日,敌人打过来的一发炮弹炸伤了6名战士,其中一个就是茅征华。当天受伤的人很多,救护队就只剩下4副担架,人手也不够,她们只好选择让肢体伤残的4名伤员躺到担架上抬着走,茅征华和另一位受伤战士因肢体没有残缺,只能让他们互相搀扶着走。当天茅征华走了整整5个小时后!在
,一起上街都要隔着一段距离,因为部队有规定,战士是不充许谈恋爱!部队开赴前线后,徐小红被分配到师医院战地救护队,成为救护队里个子最高、年龄最小的一名护士。仍然在连队的茅征华在前线依然像哥哥一样关爱她,保持着他那乐观开朗的性格。喜欢足球的茅征华曾对徐小红说,等战争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