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胡鞍钢
2030年之后中国经济将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
进入21世纪,前十五年(2000-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一是GDP年均增速达到9.65%,占世界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总量比重从7.43%上升至17.26%,提高了9.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并于2014年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到2016年中国已经提前四年实现了“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二是人均GDP年均增速高达9.05%,人均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从3701美元上升至13572美元,相对美国的人均GDP从8.05%上升至25.75%,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显示了中美人均收入水平的加速趋同。预计2017年中国提前三年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未来十五年,中国仍处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但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工业主导到服务业主导。2030年之后将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直到2050年。
预计2015-2030年期间,可按高方案和低方案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在1.3%-1.5%之间。实际结果不仅会超过中方案,还有可能超过高方案,这取决于未来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增速。这里以中方案为基准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7.0%,GDP总量将达到95.5万亿元(2015年人民币),按购买力平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中国GDP从18.6万亿美元上升至25.4万亿美元,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从2015年的17.3%上升至19.9%,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水平从2015年的1.099倍上升至1.36倍。
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5.3%-6.0%之间。尽管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加强大了,到2030年,GDP总量达到160万亿元(2015年人民币)。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40万亿美元以上,占世界比重也将提高至24.3%,相当于美国比重(13.5%)的1.80倍。
中国人均GDP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阶段。到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中国人均GDP从2015年的1.36万美元上升到1.83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32%;到2030年,将接近3万美元,是2015年的2.2倍,人均GDP增长率为5.4%,仍具有追赶美国的后发优势,到2030年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45%。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趋势:用大约50年的时间,从极低收入(1978)到低收入(1990)、再到下中等收入(2000)、进入上中等收入(2010),进而到高收入(2020-2025),相当于发达国家用100年到200年走过的现代化过程。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体,具有许多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一是中国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国内储蓄率、国内投资率,资金供给更加充裕;二是中国仍然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人力资本更加丰富,劳动力人均物质资本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创新积累更加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四是中国能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对各类外部冲击具有较强的韧性和灵活的适应性,减小了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吸引私人长期投资,刺激居民消费。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以往的三十多年的高增长,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也成为世界发展的最大发动机。
展开全文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减弱,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各类风险特别是来自国际风险不断加大。总的判断,今后十五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的挑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地迈向共同富裕的高收入社会。
2030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进入21世纪,中国加速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制造业国、制成品出口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国,提前实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基本工业化核心目标和主要指标。中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也达到高峰,进而呈现下降趋势。
从中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从过度工业化到适度工业化,从滞后服务业化到适应服务业化,反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50%,而工业增加值比重降至34.3%,农业比重也降至8.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是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指标,这一比重的提高正在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的趋势,也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代,同时这反映社会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消费已经开始超过对物质产品的消费,适应了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15年已降至30.6%,即将进入更富裕型消费结构。
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8.8%下降至7.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降至36.5%,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34.3%下降至29.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6.0%,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比重基本相当。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不是去工业化或放弃工业化,而是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根据《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制造业与信息化、互联网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向质量增长、中高端增长、国内外制造为主增长转变。
到203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至4.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至32.6%,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至23.5%;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 62.5%。到2030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高于高收入国家,约高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高于高收入国家,约高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仍然低于高收入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左右。
今后中国将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国际竞争力,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经济将成为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知识密集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已占1/4,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提高至30%,到2030年将达到35%,与欧盟、日本大体相当,与美国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也标志着中国由物质要素(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为主的经济体转变为知识要素、创新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体。此外,旅游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事业与培训产业等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并成为我国重要的四大支柱产业。
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
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首先,农业就业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就业总人数也比2000年减少了14124万人;其次,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在2012年达到高峰,为30.3%,同年就业人数也达到高峰,为23241万人,随后两个指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再次,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从2000年的27.5%提高至2015年的42.2%。中国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农业比重为主(2000年为50%)到服务业比重为主(2015年为42.4%)。中国已经进入服务业主导时代,服务业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就业产业,还是最大的新增就业产业。
今后十五年,受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中国就业总人数规模略有增长,但农业和农村就业人数持续下降、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人数持续上升,就业结构显著变动,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结构效应。到2020年,第一产业占总就业比重将下降至22.2%,第二产业占总就业比重达到27.8%左右,第三产业占总就业比重将提升至50%。
到2030年,服务业仍是最大的新增就业产业。第一产业占总就业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至13.0%,但仍然低于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总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减少到27.0%,基本接近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大大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快速增加,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达到60.0%,累计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17个百分点。
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本质上就是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国际视角看,本质上就是不断缩小与世界前沿水平(如美国)的相对差距。随着人均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就业人数持续大幅度减少,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水平,共同促进中国劳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加速缩小。2000-2015年期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9.0%,相当于同期美国增速(1.3%)的6.9倍,按PPP法(2011年国际美元)计算,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从13.9倍缩小至4.65倍。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8.7万元/人提高到12万元/人以上,“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6.6%以上。
2015-2030年期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为6.3%,明显低于2000-2015年期间的9.0%。总体上看,中国劳动生产率还是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仍然有追赶的空间,不过,趋同速度相对减缓。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按购买力评价方法,将从2015年的4.65倍缩小至2.25倍,年平均趋同率为4.72%,也明显低于2000-2015年期间的7.04%。
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社会
2016年中国提前四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2017年中国提前三年可以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可以认为,到2020年中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胜利在握。
为此我们需要前瞻性地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路径。笔者对这一趋势的初步结论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工业主导到服务业主导,就业结构从农业和农村就业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并实现全国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持续上升,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阶段。2030年之后将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直到2050年。
总之,到2030年,在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过程,不仅是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甚至超越先行者,创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最重要的是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花十年时间,到2030年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简称共富社会),成为中国走向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中间站”。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参考文献】
①安格斯·麦迪森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责编/孙娜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0年,将接近3万美元,是2015年的2.2倍,人均GDP增长率为5.4%,仍具有追赶美国的后发优势,到2030年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45%。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趋势:用大约50年的时间,从极低收入(1978)到低收入(1990)、再到下中等收入(2000)、进入上中等收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