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卖血”就能赚大钱,但人家还擅长炒股。
10月23日晚,上海莱士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1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16.17亿元,同比增长8.36%;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5.63%。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5.78亿元,同比下降14.40%;但却实现净利润约5.85亿元,同比增长74.01%。
个中原因,是持续的证券投资带来丰厚回报。但在公布2016年中报时,还被媒体质疑“炒股或拖累中报业绩”、“超半数股权遭质押”……
此次,随业绩报告一起公布的,还有“公司2016年1-9月证券投资情况的专项说明”。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上海莱士共使用86094.50万元进行风险投资,累计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46亿元,实现投资收益1397.53万元。
正因为此,才出现了净利润高于营业收入的怪现象,尽管上海莱士主营收入继续下滑,至少在股市投资上延续了好运气。
公告前,上海莱士市值是1099亿元,但还能霸占A股医药股榜首多久?
仅随其后的恒瑞医药却是步步紧逼,市值也达1094亿元。或许恒瑞医药公布三季度业绩时,就是A股医药榜首易主之日。
“过山车”中雄起
在A股“千亿俱乐部”中,上海莱士显得颇为“另类”,因为无论是在实业经营,还是综合实力方面,与其高估值相比,显得并不匹配。但这样一家在单一血液制品行业浸淫的上市公司,却被称为“最抗跌”的股票之一。
上海莱士创下的高市值“神话”,始于2013年,彼时尽管公司基本面惨淡,但其二级市场的股价却一飞冲天,全年涨幅超过250%,此后继续高歌猛进。
2014年,凭借两起并购,上海莱士一举从行业第四跃居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一方面因出价之高,远超出业界想象;另一方面大股东因支持上市公司并购先行垫付现金收购标的而采取的股权质押。让业界惊艳又诧异。
在经过“股灾”震荡后,2015年上海莱士的股价不但屹立不倒,还在股市“过山车”中雄起,市值一路飙升突破千亿元大关。
从三季度报来看,上海莱士拥有2名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实际控制人分别为科瑞天诚、科瑞集团董事长郑跃文,以及莱士中国/美国莱士董事长、总裁黄凯。
郑跃文是民生银行的参与筹建者之一,可称之为资本界响当当的大佬级人物。黄凯为美籍越南人,是上海莱士的创办者之一,在血液制品行业有着40多年的经验。
“科瑞系”和“莱士系”合计持有上海莱士超过七成的股权,在股价接连暴涨的同时,大股东非但没有减持,反而还有所增持。
不过,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均大笔质押了上海莱士的股权。最多时上海莱士共有约59.68%的股权被质押。从三季度报来看,两大股东仍有相当部分股权在质押中:
展开全文
注入英国血浆资产?
靠炒股保持榜首有点悬。主营业仍在下滑,尽管陆续有血浆站建成,但杯水车薪。
今年二季度以来,上海莱士也累计使用募集资金9000多万元,分别对保康莱士、武宁莱士、汕尾莱士、陆河莱士和武宁莱士进行投资,并根据项目建设再投入。
怎么办?再搞一票大的?还别说,两个控股股东就是这么打算的。
2016年8月上海莱士接到控股股东函告,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通过其控股的香港公司“天诚国际投资”,以全现金方式间接收购了英国血浆制造商BPL公司100%股权。按照零负债零现金口径对应收购金额105900万欧元,并于今年8月完成了股权交割。
披露资料显示,BPL前身为英国卫生部旗下的国家级血液制品研究机构,在英国伦敦拥有1家血液制品生产工厂,现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2015年10月研发的Coagadex(凝血因子X)获得美国FDA批准,并在美国拥有34家浆站,2015年采浆量为1899吨,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血浆供应商。
在第三季报中,上海莱士详细披露了这一交易情况。
显然,收购是为上海莱士“量身定制”。公告称,BPL作为全球知名的血液制品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强,采浆规模全球第五,销售网络完备,极具发展前景,符合上海莱士“内生增长为根基,外延并购为跨越”的战略目标。
控股股东称,未来择机将BPL整体或相关业务、资产注入上海莱士。当然,上海莱士也可主动提出放弃或不接受该资产或股权。
开玩笑,两个控股股东联手为你买的,你要拒绝?咋不上天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行业第四跃居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一方面因出价之高,远超出业界想象;另一方面大股东因支持上市公司并购先行垫付现金收购标的而采取的股权质押。让业界惊艳又诧异。在经过“
累计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46亿元,实现投资收益1397.53万元。正因为此,才出现了净利润高于营业收入的怪现象,尽管上海莱士主营收入继续下滑,至少在股市投资上延续了好运气。公告前,上海莱士市值是1099亿元,但还能霸占A股医药股榜首多久?仅随其后的恒瑞医药却是步步紧逼,市值也达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