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小学每年举办“健心杯”班级足球赛,每个班级还为自己的球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受访者供图
在专家指导下,建设小学创编校本教材《足球》。 马绍良 摄
阳光二小六年级学生戈佳颖加入女子足球校队两年了。 受访者供图
展开全文
在足球文化节上,阳光二小组织足球机器人比赛。麦炜源 摄
每天课余时间,鸿福大桥旁的阳光二小里,足球小将在绿茵上驰骋。麦炜源 摄
作为4年一届的大赛,世界杯足球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每天晚上,东莞各大广场的屏幕都会直播比赛,对于很多球迷来说是酣畅看球的不二之选。球迷或坐或卧,为每一个精彩的配合鼓掌,也为每一个错失的机会惋惜。夏夜里,足球氛围在东莞街头巷尾日渐升温。
近年来,东莞校园足球建设遍地开花:在2018年东莞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上,共有51所学校组队参赛,参赛队伍逐年增多,竞技水平也在提升;近日,东莞拟推荐40所学校申报第三批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
是怎样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支撑着东莞校园足球的快速发展?借着世界杯的热潮,本报走访两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南城阳光第二小学、莞城建设小学,探索其塑造体育教育品牌的经验之道。
文:麦炜源
足球“踢进”课堂
足球课上,这边两拨高年级的学生正在追着足球奋力驰骋;另一边,低年级学生在教练带领下进行有趣的足球游戏……这样的场景成为建设小学体育课堂的常态。
近年来,建设小学积极探索创新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开展“足球进课堂”活动,于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具体来说,学校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分年级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带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能。
建设小学体育科组长马绍良介绍,小学阶段的足球教学主要以足球趣味游戏作为引导,穿插技术性的教学。“课堂上,专业性的术语我们尽量少提,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孩子解说,更多的是让孩子模仿动作,手把手指导他们的动作”。
既然有足球课堂,就会有教材。新学期刚开学,建设小学的孩子很兴奋,因为他们领到了由学校编著的校本教材《足球》。翻开书本,关于足球的介绍和球技教学清晰明了,孩子们乐开了花。
“我叫足球,愿意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全世界都有我的好朋友。”这段轻快的文字出自建设小学校本教材《足球》的第一课《与足球交朋友》。2015年,建设小学邀请专家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编校本教材《足球》以及辅助教材《趣味足球游戏》。“教材能让学生了解足球的球性、基础技能、基本规则等,能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爱好。”马绍良说道。
翻阅《足球》,从“与足球交朋友”入手,逐步进行运球、传接球、射门等动作技术的练习方法、手段以及简单比赛规则的学习,体现教材的多样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中有专门板块向学生介绍体育精神。在《集体"运球"比赛游戏》这一章节,编者道出足球游戏的意义:“同学们在游戏中相互鼓励,团结一致,并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为求足球课更加规范,莞城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开发72个足球游戏,编写成《校园趣味足球》教材,以建设小学学生真人示范拍摄成光碟。目前,该教材顺利通过广东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成为广东省地方教材,填补了中国校园足球三大体系之一的游戏教材空白。
操场上的“世界杯”
除了教学,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建设小学建成校、级、班三级球队,每学期都会举行班际足球比赛,每个班级还为自己的球队起了响亮名字,配置统一的足球服,甚至有班级以足球为主题编写班歌。
2017年最后一个月,建设小学的足球场上热潮阵阵,班级足球队的队员挥洒汗水练习基本动作,班主任及义工家长在场边认真指导,所有人都乐在其中,为校园“健心杯”班级足球赛做准备。
五年级学生曹越是校队队员,皮肤晒得很黑,一笑起来露出满口白牙。“开始接触足球时发现非常有意思,我想一直踢下去。”谈及自己的优势,曹越认为是灵活,但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身体瘦弱。一说到足球,曹越眼里发光,“每天放学都要练球,常常满身是汗回家,爸爸妈妈很支持我。”他的队友李欣荣则像大哥,皮肤同样黝黑,身材高大,话也不多。因为对足球的热爱,两人成了好朋友。
无独有偶,操场上的“世界杯”还在南城阳光第二小学(以下简称“阳光二小”)的校园里上演。铲球、顶球、飞身传球、起脚远射……傍晚放学后,鸿福桥旁的阳光二小里,不少足球小将在绿茵场上驰骋。
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阳光二小还鼓励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参加南城小学生五人足球赛、东莞巿小学生足球赛等校外赛事,通过与周边地区校园足球队切磋,不断提升学生的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竞赛成绩离不开刻苦训练。阳光二小足球队总教练庞文介绍,现在学校校队有三支男子足球队、两支女子足球队,每天上午早读前、下午放学后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此外还经常安排周末时间与外校足球队进行友谊赛,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定量的训练时间。
对于女子足球队的组建,阳光二小是“摸着石头过河”,曾有过多年执教经验的足球教练严立华见证了女子足球队的发展。在他看来,女子足球队的训练需要更多关注女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在2017年东莞市第三届少年三人足球争霸赛中,阳光二小荣获女子高年级组冠军、女子低年级组亚军;在2018年东莞巿小学生足球赛上,阳光二小获得女子组第三名。“近两年女子足球队在竞赛上颇有成绩,愿意报名参与校队的人数逐渐增加,我们在训练方式上更加精细化,希望女队能取得更好赛绩。”严立华说道。
点亮校园“球文化”
“足球特色学校”成为阳光二小的一块金字招牌,学校以“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为校园足球理念,通过开设课程、组建校(班)级球队、开展竞赛、举行足球文化节等活动形式营造浓郁的足球氛围,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步入阳光二小,映入眼帘的是崭新宽阔的标准足球场,紧跟着的是一个两层楼高的综合体育馆。走进教学楼,在一楼教室走廊里,可以看到学校的“足球文化长廊”。这其中有足球手抄报、足球主题活动简介,还有足球知识的普及,丰富的内容让人目不暇接,学生们只要一经过便可沉浸在这片“足球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还开展了足球系列软陶制作活动,将足球比赛场景通过软陶表现出来,惟妙惟肖的软陶作品包含着同学们对足球的理解。
此外,阳光二小还举办了“足球文化节”,历时两个多月,主题为“体验足球快乐,感受文化魅力”,设定了“晒足球,悟足球,说足球,画足球,秀足球,赛足球”六大主题,将足球文化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计算机等学科课程相融合,开发以足球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学生则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完成足球活动任务,解决足球活动中的问题。
阳光二小教导处副主任杨云兵介绍,学校尝试突破学科界限,整合资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了师生对足球文化的认识,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足球特色的发展。比如,“足球与数学”课程开发,就是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解决足球运动中的问题;“足球与语文”课程则用文字记录足球心情,用语言提炼足球精神,用文学传承足球文化;“足球与美术”则用美术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足球运动中的形象与思想,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随着校园足球文化的不断开发,学校把足球融入到课间活动中,自编自创了创造性、多样性、协作性相统一的“足球大课间”活动,涵盖了足球基本功、足球运动技能以及体能素质训练,不同的年级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拨球、传球、踩踏球等项目的锻炼,千名学生一起玩转足球。通过足球大课间,提高了学生的足球兴趣和足球技能,充分发挥了足球健身育人的功能。
以球育人成品牌
近年来,东莞印发《东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推进计划(2015—2017年)》,将体育教育打造成特色的学校越来越多,各镇街也纷纷开办足球兴趣班,人人参与、生机勃勃的校园足球氛围在这里逐渐形成。
校园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足球则是一项饱含育人价值的运动项目。因此,校园足球不仅要传授足球技术之“器”,更要重视足球育人之“道”。
多年来,建设小学以“力行·立美”为办学理念,打造“健心足球”品牌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小学体育科组长马绍良认为,校园足球不仅是教授学生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达到育人的效果。
在校园足球推广过程中,家长的支持不可或缺。但要获得家长的认可并不容易。“到了高年级,很多家长把孩子从绿茵场上拉回来,认为踢球会影响学业。”部分家长的误解让球队失去一些队员。在马绍良看来,踢球的益处显而易见,“现在的孩子身体及意志品质都比较薄弱,正好可以通过足球这样的集体运动补一补。一场激烈的比赛下来,孩子们基本上情绪饱满。即使输了大哭一场,也是成长道路上很好的一课。”
已是六年级学生的戈佳颖加入阳光二小女子足球校队两年,自小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她,加入球队就像是“冥冥中的注定”。起初,家长对孩子进入校队颇有不满,担心学业受影响,但足球为戈佳颖所带来的改变,打消了家长的疑虑。“以前放学回家我会窝在房间里玩会手机再做作业,现在每天的足球训练让我的时间规划变得规律,妈妈觉得我的状态越来越好。”戈佳颖笑着说。
谈到校园足球的作用,阳光二小足球队总教练庞文持同样看法:“校队很多孩子在踢球之前团结协作能力一般,通过跟随校队训练、比赛,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懂得凝聚力的重要性。我刚到学校接手的这批孩子现在五六年级,两年多来每名队员的变化我看在眼里。校园足球就像他们的老师,让孩子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他们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作者:南方日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开发72个足球游戏,编写成《校园趣味足球》教材,以建设小学学生真人示范拍摄成光碟。目前,该教材顺利通过广东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成为广东省地方教材,填补了中国校园足球三大体系之一的游戏教材空白。 操场上的“世界杯” 除了教学,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建设小学建成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