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可贵的一条职业操守是说话有可信度。对于公众来说,记者是消息和事实的报导来源。一个记者的不诚信报导——这件事情本身的严重后果不仅会使记者本身臭名昭著、对他的记者生涯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还会波及他所就职的新闻机构。以下列举了几名曾经报道严重不属实的记者。
10.约翰·哈利
2002年,约翰·哈利(Johann Hari)成为了英国伦敦《独立报(The Independent)》的专栏作家。约翰作为一名记者兼作家,在这两个领域都天赋极高。因此他同时还在各大知名出版物有一席之地,如:《霍芬顿邮报》( The Huffington Post)、《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和《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2008年,哈利获得了奥威尔奖(Orwell Prize:是以著名记者、作家乔治·奥威尔命名的政治写作奖,此奖项是英国最重要的政治新闻和写作奖,奖励清晰优雅的表述、独特的思考和经得起锤炼的论证;对政治写作的要求是既要有内涵也要有风格)。哈利是该奖获得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2011年,哈利被爆出涉嫌抄袭其他人的作品。比如:如果哈利在写一篇关于胡戈·查韦斯(Hugo Chaves 委内瑞拉左翼政治人物,前委内瑞拉总统,执政十四年,是近当代全世界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的报道,他就会引述其他的关于胡戈的报道,并且从不指出这些报道的来源。偏袒约他的人为他辩护说,不注明引述来源这件事仅仅是由于他缺少训练所带来的一个小错误。然而我们都知道,说明引述来源并不是只有记者才特有的品质,全世界的任意一个高中生都知道引述来源的重要性,都知道如果要引述别人的话就得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况且,标明来源这件事也并不是那么难,只需要在引述的内容前面加一个“某人对BBC说……”就够了。所以说不引述来源这样低级的错误绝对不是哈利这样的专业的记者应该犯的。
当人们控诉哈利将他们的维基百科资料用一个名叫David Rose的用户名改了的时候,事情就有点蹊跷了。David Rose会在他的维基百科资料上面说一些哈利的重大事迹,而且后来人们查到David的ISP(互联网供应服务商)和《独立报》的一样,并且追查到David Rose就是约翰·哈利,也就没有那么稀奇了。
哈利承认了他所犯擅自修改别人的维基百科资料的“失误”,并为他的所作所为写了一篇公开的长长的道歉声明。但是评论家们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失误”这么简单,而是公然的欺骗和被揭露,而且他的所谓的道歉声明根本就什么都不能说明。哈利的恶意表现被认为是十分幼稚的剽窃。
展开全文
在这些事件引发的争议过后,哈利离开了《独立报》并且志愿加入一个记者培训班,计划着之后再重返《独立报》。然而哈利并没有回到《独立报》,在离开两个月之后,他加入了Russell Brand web series,The Trews并且成为了它的制作人兼编辑。
9.迈克尔·芬克
迈克尔·芬克(Michael Finkel)是一名自由记者,在作为自由记者的12年间,他为不少美国的著名出版社写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故事,诸如《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和《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但有一个问题数年以来都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芬克的故事常常没有引述,而且由于芬克的故事来自世界各地(诸如非洲象牙海岸Ivory Coast和海地Haiti),造成了人们很难去追溯故事的真实性问题。在芬克所报道的最出色的一个故事中,他讲述了他和几位要去美国的移民在海地结伴而行的经历。
2001年,《纽约时报》刊载了芬克的一篇名为《Youssouf Malé是奴隶吗?》(Is Youssouf Malé a Slave?)的文章,该文章讲述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位名叫Youssouf Malé的马里青年把自己卖到一个南方的可可种植园做奴隶,并且在那里遭受了一年的残忍对待。文章讲述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大部分却都不是事实,而是芬克编造的,并且芬克还在时间上造了假。确实有Youssouf Malé这么一个人,但是他只在可可种植园工作了一个月而已。
芬克在这篇文章造假并被抓了现行,他承认自己确实有造假,但是只是在这一个故事上编造了而已。芬克的其他报道倒都是很真实的,尽管它们听起来都挺离谱。芬克被解职了,但是最可怕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墨西哥有一个名为克里斯蒂安·郎戈(Christian Longo)的年轻人因涉嫌杀害自己全家而被捕入狱,他称自己是个记者,名叫迈克尔·芬克(Michael Finkel)。郎戈入狱之后,芬克去拜访了他,并写出了《真实的故事》(True Story)。《真实的故事》后来被拍成一部电影,Jonah Hill饰演芬克,James Franco饰演郎戈。
8.汤姆·库默尔
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汤姆·库默尔(Tom Kummer)一直是个非常好的瑞士娱记,他最令人喜爱之处在于他经常能采访到当时的明星们不为人知而幽默风趣的时刻,库默尔的报道经常被德国一些知名杂志和报刊刊载。
库默尔有一手“绝活”,让他与其他娱记相区别开来——他不会单调地报道某个明星又出了哪张专辑或者是又参与拍摄了哪部电影,而是另辟蹊径。他会采访迈克·泰森(Mike Tyson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级拳击手之一),并让他谈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Nietzsche),泰森还提到,为了得到更多的蛋白质,在狱中他会用面包夹着蟑螂吃;让帕米拉·安德森(Pamela Anderson,出生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雷地史密斯是一位加拿大演员、性感符号、模特儿、电视剧制片人和作家)谈及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加拿大-美国作家,主要写作科幻小说)深奥难懂的小说《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而库默尔自己则会和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美国男演员、监制、作家和歌手)提及道德哲学以及罪恶。
至于为什么他的采访会让人眼前一亮,库默尔说,他的秘诀在于和被采访者待够45分钟,以使被采访者谈到大家都未曾知道的关于他的事情,而其他报社的编辑给的时间不够他们的记者和被采访对象深入了解。那么库默尔又是凭什么能够挖掘到那么多明星的秘闻呢?
事实上,库默尔并没有真正地采访过任何一个他坚称自己采访过的明星,而这个事实直至2000年才被揭发出来。库默尔谎言被揭露的导火索是一次和寇特妮·洛芙(Courtney Love)堪称私密的“采访”——洛芙在这次“采访”中回答了她为什么会喜欢把自己的胸部袒露出来。这份“采访”报道被送到洛芙手里的时候,她坚决不承认自己曾经见到过库默尔,也绝对没有和他说过这么私密的东西。
最令人恼火的是,库默尔从来不曾为他所犯的错误道过歉。他更不认为他做的事情是错误的,他把他所谓的“采访”称之为“边缘新闻学(borderline journalism)”,说他写的采访报道分明就很离谱,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应该知道某些成分是虚构的才对,然而他的编辑们从未要求过检查他的采访录音,以至于造成如此重大的错误。
库默尔谎言被揭露之后,他曾经工作过的一些杂志社有一些人也因此而被辞退。现在的库默尔住在洛杉矶,是一名板网球教练。
7.朱迪思·米勒
1977年,朱迪思·米勒(Judith Miller)被《纽约时报》录用,在华盛顿分社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米勒被调到开罗分社工作,并从那之后成为中东地区报道的专业人才,大谈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性。
9·11恐怖袭击爆发之后,米勒的报道被人们普遍接受为真实消息。米勒作为一名中东地区的权威报社记者,在新闻报道上的地位当时十分高。所以当她告诉报社编辑们一批金属管正向伊拉克开进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相信了她,随后就报道了这条“新闻”。在米勒的这一篇“新闻报道”中,从某美国官员得来的情报表明,这批金属管被运往伊拉克,以丰富该地铀(uranium)的产量。她还报道说,根据另一位匿名布什政府官员的可靠消息,伊拉克一直在企图增强自己的核武器力量。
9·11之后,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布什政府开始企图找出一个借口来对伊拉克开战,米勒的文章在这种时候就经常被当做是“伊拉克研制核武器”的“证据”。然而正当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米勒开始在各种场合说自己是“被相信”伊拉克研制核武器的,而导致她会相信“伊拉克偷偷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消息的元凶就是当时的美国政府,即布什政府。
然而之后的种种迹象表明,伊拉克当时并没有任何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并没有在偷偷研制它。那么就有人要问了,米勒是从何得知伊拉克研制核武器的假消息的呢?米勒本人并没有做出任何正面回答,但是《纽约时报》透露,他们的消息多来源于一个叫艾哈迈德·沙拉比(Ahmed Chalabi)的人。那么这个艾哈迈德·沙拉比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伊拉克人,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前他在美国为使萨达姆·侯赛因顺利积累武装力量而四处游说——意思是,他给美国政府每一位官员、美国报社每一位记者的消息都极有可能不是真的。
虚假新闻事件之后,米勒被迫从《纽约时报》辞职,现在就职于《Fox News》(福克斯新闻频道)。
6.迈克尔·加拉格尔
迈克尔·加拉格尔(Micheal Gallagher)是《辛辛那提询问报》(Cincinnati Enquirer)一位很有探究精神的记者。1998年,他出版了一份关于金吉达品牌国际公司的调查报告。加拉格尔称他和他的同事历时一年多,采访了七个国家包括金吉达公司经理在内的许多人之后才得出这一份长达18页的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报告包括了金吉达公司本身在运作过程中触犯的一系列法律条文和他们的犯罪事实,包括在哥伦比亚州的贿赂案。这份报告还说,金吉达很显然控制了某些小的香蕉公司,以规避美国的土地所有权的相关法律。报告还说,金吉达的货运船运载着可卡因,金吉达则全盘否认了加拉格尔的这一系列指控。
两个月之后,《辛辛那提询问报》再次刊载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在文章的开头登了一份致歉声明,同时还向金吉达公司赔偿了100万美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加拉格尔的“调查”内容是假的吗?并不是的。加拉格尔自己有一个可以登入金吉达公司语音信箱的账号,所以他的调查报告内容极有可能是真的,然而他得到这些事实的途径则完全非法。加拉格尔对他的非正常获取信息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因此被判五年的缓刑期。
真正令人震惊的事情是,加拉格尔的调查报告内容几乎完全真实。然而因为他非正常的信息获取渠道,他自己获缓刑五年并且名声被毁,而真正的可卡因夹带者却收益100万美元!现在的加拉格尔是密歇根州索格塔克地区的一份周报的编辑。
5.杰森·布莱尔
杰森·布莱尔(Jayson Blair)于1999年被《纽约时报》录用,当时他甚至还没有毕业。同年的11月前,他就因为报道犯罪十分及时而获得了“最快记者(immediate reporter)”的称号。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他在《纽约时报》也是大有作为的。
2003年,杰森被调到国际报道版块工作,与此同时,《纽约时报》的工作人员们开始检查他的报道的完整性。30个工作人员联名请求编辑们再次审查杰森的报道,因为他们在这些报道中发现4处非常明显的错误。
2003年的11月26日,这个日期对于杰森来说绝对是个噩梦般的日子。在这一天杰森被查出曾经抄袭一位《纽约时报》实习生的报道。该实习生名为玛卡莲娜·埃尔南德斯(Macarena Hernandez),曾经在杰森手下工作过。在发给圣安东尼奥快报(The San Antonio Express-News)中,埃尔南德斯报道了一名名为爱德华·安吉亚诺的陆军技师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的失踪事件。杰森生搬了这一段消息,声称这是他自己获得的采访原料。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曝光了与之相似的几起杰森剽窃事件,随后事情真相大白——杰森在剽窃这一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而且不思悔改,满口谎言。每当他说自己在某个地方采访的时候,你得怀疑一下他是不是正窝在他处于纽约的公寓里剽窃他人作品——在他为《纽约时报》国际版块写的72条新闻当中就有一半是涉嫌抄袭的。
杰森抄袭害了他自己,同时也让两名编辑跟他一起被迫辞职。随后他写了一本书以纪念他在《纽约时报》工作的这几年,书名叫《将主人的房子付之一炬》(Burning Down My Master’s House)。现在的杰森是一名生活教练(life coach)。
4.斯蒂芬·格拉斯
25岁之前,斯蒂芬·格拉斯(Stephen Glass)是整个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最受欢迎并且前途光明的记者。他在《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杂志社上班,在此基础上还在诸如《滚石》(Rolling Stone)、《哈泼斯杂志》(Harper’s)、《乔治》(George)、《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以及《琼斯母亲》(Mother Jones)上刊载自己的报道。他写的报道十分受人喜爱,因此他接到的工作也是非常之多。然而,从他开始为《新共和杂志》写第一篇报道时开始,他每写出一篇报道都会有人贬低。这是为什么呢?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不断得到写新的报道的机会,这是不争的事实。
1998年,26岁的格拉斯在《新共和杂志》上刊载了一篇名为《黑客天堂》(Hack Heaven)的“报道”。在这篇“报道”中,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侵入了一家名为Jukt Micronics的软件公司并偷出该公司的职员名单及对应裸照公之于众,并在他们公司的网站上写了“神奇的坏蛋到此一游!”(Big Bad Bionic Boy was Here!)。而这家公司却并没有对此做出任何抵抗措施,反而是想雇佣这名黑客来保证自家公司的网络安全。为了达到他们雇佣的目的,这家公司和黑客的代理人进行了谈判。代理人显然是在他的位置上处得十分如鱼得水,自称为“超级黑客最合适的代理人”,和该公司纠缠了许久。除此之外,另有一个隐藏的黑客团体。在代理人和这家公司谈判成功后,黑客团体的成员们秘密聚会,为少年黑客举行了一个庆祝派对。故事的发展太过于不可思议,于是引起了福布斯杂志对它进行调查,随后调查者们发现,这完完全全就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是人们依然对格拉斯保持相信的态度,怀疑《黑客天堂》是一个黑客或者一群黑客愚弄了他而来的产物。
《黑客天堂》事件之后,人们对格拉斯的其他报道也一一进行了排查,发现他的作品事实依据特别少——他的“报道”中,所有人都是捏造出来的,并且格拉斯本人还相信他捏造出来的这些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都真实存在。更令人吃惊的是格拉斯为了掩盖他报道不属实的这一真相所做的繁多事务——一篇报道写完之后通常都会有一名编辑或者是其他人来校对这篇报道是否属实,而这个时候格拉斯往往都会装作他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的这篇“报道”是真实存在的,在这些“证据”里甚至还有传真号、邮箱号、备忘录、语音信箱和引据的网址!这些所谓的“证据”,其实都是格拉斯一一伪造而成的,包括名片、电话号码甚至是网页。有时他和他的弟弟正在为他的“报道”伪作来源,一通电话过来他就又会去处理他的“报道”的问题了。他甚至会蓄意伪造一些“错误”来转移编辑的注意力,避免编辑发现他的“报道”其实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事件。
在这一系列造假事件之后,格拉斯就没怎么再有做记者的机会了。2014年的时候他试图申请做一个律师,但是加利福利亚州的相关人员认为他并不值得被信任,因此律师这个职业就此跟他无缘了。顺便一提,2003年的时候他杜撰的那篇关于黑客的报道被拍成了电影,名为《欲盖弥彰》(Shattered Glass)。
3.杰克·凯利
20多年来,杰克·凯利(Jack Kelley)都是《今日美国》的驻外通讯记者,不仅如此,他也是自《今日美国》1982年创办以来最初雇佣的记者之一。作为最初的雇员,凯利从1988年开始就一直是该报的驻外通讯记者,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都经由他而登在《今日美国》上,许多吸引人注意力的报道也由他娓娓道来。在科索沃的时候,凯利发现了一本像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那样的著作。他在战场上四处奔走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料,时不时还受到来自俄罗斯人的威胁。由于工作勤奋努力,2002年凯利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的提名。
凯利的报道写得十分具有吸引力,然而在某些地方却着实太离谱了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凯利的同事们就已经开始注意到他报道的某些可疑之处——凯利的报道总是会有些句子和其他出版物上的报道有相似之处。
直到2004年杰森·布莱尔抄袭丑闻曝光之后,凯利的编辑才开始再次审查他的报道,终于发现凯利于1999年发布的一篇名为《Yugoslav(南斯拉夫) army, three-ring notebook.》(南斯拉夫军人的三环笔记本)的报道中将一位与战争根本毫无关系的女性写成了翻译官。从2004年1月6号开始,《今日美国》的编辑们针对凯利的报道而专门雇佣了一位独立的事实校对员。校对的结果是:在凯利从事记者这个行业的十多年中,他的报道有20多处严重失实,有100多处是抄袭竞争对手而得来的“报道”。
杰克·凯利的丑闻曝光之后就再也没有从事过记者这一行业了。
2.珍妮特·库克
直到1980年一月获得《华盛顿邮报》的工作岗位之前,珍妮特·库克(Janet Cooke)一直在《托莱多刀锋报(The Toledo Blade)》工作。1980年的12月28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珍妮特·库克的一篇名为《吉米的世界》(Jimmy’s World)的报道,讲述了一名生活在贫民区的非裔美国小男孩的故事:这位8岁的男孩自从5岁开始就一直沉溺于海洛因的虚幻快感中,并且渴望成为一名“药贩子”,以获得一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一条忠心的小狗。这篇报道震惊了整个华盛顿——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开始为这个男孩而展开,这次调查涉及的人数以千计,包括警察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们,甚至连市长马里昂·巴里(Marion Barry)都亲口说他知道有这么一个小男孩,而且知道这个小男孩正在被调查者们好好照顾着。
这次的报道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以至于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都为它提名普利策新闻奖——它确实也于1981年4月13日获得了该奖,这没什么可争议的。值得争议的问题是:这篇所谓的“报道”完全就是虚构的。
让库克名声一跌到底的事情并不是这一件,而是另外一件——她的同事在看她的普利策获奖感言时注意到上面写了“库克获得瓦萨学院的学士学位以及托莱多大学的硕士学位”,然而事实上库克自己只有托莱多大学的学士学位。于是在获得普利策奖仅仅两个周之后,库克就面临了报道真实性的质疑。而她后来也承认了整个“报道”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不仅交还了普利策奖资格和奖金,还被迫从《华盛顿邮报》辞职,声名狼藉。
1.沃尔特·杜兰蒂
1922年到1936年间,沃尔特·杜兰蒂(Walter Duranty)一直都是《纽约时报》在莫斯科分社的首席负责人。也是在那一段时间里,他有了采访约瑟夫·斯大林的机会,并且将苏联的新闻发回美国。1932年的时候,他因为一系列报道苏联的新闻而获得了普利策奖。
杜兰蒂的问题在于,当他在将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的消息发回美国的时候,故意说此次的饥荒已经结束。因此纽约时报于1933年3月31日发布一则消息《苏联人确实在挨饿,但是并没有饿死》(Russians Hungry, but Not Starving.)——严重失实,因为数以百万计的苏联人已经饿死了。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关于斯大林以及苏联政府的独家报道,杜兰蒂发回《纽约时报》的所有消息都是斯大林政府想要他告诉美国的。他讲苏联境内包括政府统治在内的所有东西都美化了描写——不论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
然而直到1941年杜兰蒂都还是《纽约时报》的驻外通讯记者,意味着美国以及整个世界整整晚了十几年才知道苏联境内的真实情况。1980年,《纽约时报》终于意识到杜兰蒂只报道了苏联政府想让他报道的东西,即杜兰蒂的报道全部失实。
杜兰蒂于1957年去世。在人们得知他报道失实的真相了之后一度想要撤销他的普利策奖获奖资格,最后都还是没有撤销。杜兰蒂可谓是《纽约时报》创刊以来报道最失实的记者之一。
翻译/欧阳远丽 via
你还可以在微信上阅读我们的文章,微信公众号:Top10list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前十网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作者、出处。商业合作请联系bd@qian10.net。违反上述声明的,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理人显然是在他的位置上处得十分如鱼得水,自称为“超级黑客最合适的代理人”,和该公司纠缠了许久。除此之外,另有一个隐藏的黑客团体。在代理人和这家公司谈判成功后,黑客团体的成员们秘密聚会,为少年黑客举行了一个庆祝派对。故事的发展太过于不可思议,于是引起了福布斯杂志对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