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状
中国养羊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养羊业发展迅速,已跨入世界生产大国先列。目前中国绵羊、山羊的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生绵山羊皮产量、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据2002年统计,我国绵山羊存栏3.166亿只,(其中:绵羊1.438亿只,山羊1.728亿只)。在全国主要畜禽2002年比2001年出栏增加值(%)中,羊居于首位,为7.2%,依次为牛6.9%,兔5.4%、猪3.2%、家禽3.0%。羊肉的产量虽然仅占肉类总产量的4.81%,但在各类肉产量2002年比2001年增加值(%)中羊仍居于首位为8.2%,其它肉类依次为牛肉6.5%,兔肉4.2%、猪肉3.4%、禽肉3.3%。绵羊毛产量2002年比2001年增长3.1%达307588吨,羊绒产量2002年比2001年增长7.3%达11765吨。
中国养羊生产分布较广,在全国31个省(区)市都有绵山羊饲养,目前山羊存栏占绵山羊存栏总数54.58%,绵羊为45.42%,山羊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和华东区,以圈养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原及南方广大地区养羊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并逐步迈入规模化、产业化。据统计,年存栏山羊450万只以上的有河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等13个省,合计存栏羊占全国山羊的栏总数的83.30%,为山羊生产的集中产区。绵羊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和东北及华北区,绵羊产区养羊以半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生产发展较快,据统计,年存栏绵羊500万只以上有新疆、内蒙古、青海、河北、西藏、甘肃、山东、山西、黑龙江等9省(区),合计存栏占全国绵羊存栏总数84.52%,为绵羊生产的主产区。我国西部、北部除生产绵羊以外,还是山羊绒重要生产基地。
由于羊只发展速度快、出栏数大幅度提高,2002年全国出栏羊超过800万只的有8个省(区),合计出栏羊占全国出栏总数72.15%,其中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数6.5%以上的有河南、山东、新疆、内蒙古、河北、江苏6个省(区)合计占全国出栏总数的63.8%,羊出栏量最高的省是河南与山东,分别占全国出栏总数的14.76%和14.43%,羊的年出栏率也得迅速增长,改革初期1978年为15.4%,到1988年为37.9%,2002年达78.05%,2002年为1978年5.07倍为1988年的2.06倍,出栏率最高的是江苏省达到138.25%。
展开全文
羊毛产量:1978年为13.8万吨,1988年22.17万吨,2002年达30.76万吨,1988年比1978年增长60.65%,2002年比1978年增长122.9%。
羊绒产量:1988年为4710吨,2002年达11765吨,2002年比1988年增长149.8%,羊绒产量最高的省(区)是内蒙古,其产量占全国羊绒总产量的38.51%。
2002年全国羊肉产量达316.7万吨,超过10万吨的省(区)有新疆、河南、内蒙古、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8个省(区),合计产量为全国产量的68.52%,产量占全国10%以上的省(区)是新疆、河南、内蒙古。
品种资源丰富、种羊生产初县规模:我国绵、山羊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已有35个品种(绵羊15个,山羊20个)列入《中国羊品种志》。近年来对我国地方品种的补充调查,又发现了30多个优良的地方绵山羊品种群,这些地方品种(品种群)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的,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如高繁殖力、肉质好、绒质细、品质好、产量高以及生产板皮、羔皮、裘皮、奶用等专用生产性能,如小尾寒羊、湖羊、大尾寒羊、滩羊、乌珠穆心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中卫山羊、成都麻羊、济宁青山羊、贵州白山羊、雷州山羊等。
建国以来,我国畜牧科技人员及生产第一线人员共同努力下,已培育成功绵羊品种19个,山羊品种8个,如新疆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内蒙古细毛羊、南江黄羊、陕北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等,并引入国外毛用、肉用、羔皮用、奶用的绵山羊品种20多个,大大提高了我国绵羊的产毛量和羊毛品质,提高了我国绵山羊的产肉性能,丰富了我国羊的品种资源,他们是提高羊业生产力的主要物质基础。
在养羊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种羊场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布局日趋完善,已建设了一定规模的种羊场1099个,担负着我国良种羊的繁育和供种工作,每年可提供种羊40多万只,为我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养羊业生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羊的良种覆盖率已提高到60%,良种的供应能力(肉羊)也提高到40%。
二、存在问题
1. 在肉羊业、羊毛业、羊绒业上存在的问题
(1)肉羊业:2000年FAO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羊肉产量为1129.5万吨,中国为231.8万吨,(人均1.83千克)占世界总产量的20.52%,排名第一位。而1998年我国出口羊肉100吨,进口羊肉25140吨,进口量是出口量的251.4倍,2002年1-11月我国羊肉和活羊累计进口花掉外汇2923.28万美元,上述情况与我国羊的存栏数占世界第一位极不相称,但也反映出国内市场对羊肉需求量及国外出口潜力很大,造成上述状况是我国肉羊生产,特别是牧区肉羊生产,主要还是靠天养羊,羊肉的增产主要靠增加饲养量来实现。
所引进的肉羊品种,除小范围的饲养和杂交优势利用外,未形成规模化的杂交肉羊生产体系,现今我国羊肉市场供应的羊肉大多数是老、弱、残淘汰羊,优质高档的羔羊肉甚少,国家优质羊肉分级标准尚未出台,饲养者缺乏肉羊生产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不能改变传统的饲养观念,落后方法,导致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
(2)羊毛业:我国绵羊业虽然经历了50年的品种改良,草场基地建设和新品种的不断培育成功(细毛、半细毛羊品种近20个),使毛用羊数量、质量得到发展提高,但生产方式落后,逐水而牧,靠天养畜,年年抗灾保畜,养羊生产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传统的生产制度和生产模式主导了羊毛生产的西部地区,优质细毛羊,细羊毛的数量,产量增长缓慢,个体产毛量及羊毛综合品质等方面与澳洲美利奴羊之间差距较大,细羊毛的数量,质量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毛纺工业的需求,造成羊毛进口量年年增长,2001年的进口量比1998年近乎翻了一番达到31万吨,直接影响国产羊毛的积压,细毛羊产业化经营滞后,种羊和羊毛市场的启动和培育不力,羊毛市场混乱,净毛计价,优质优价政策得不到真正落实,又由于饲养毛用羊成本高,效益低,(七十年代,国内的羊毛:羊肉价格比为3:1,而现在为0.5:1),挫伤了农牧民养羊积极性,毛用羊新品种培育与选育提高不能持之以恒,致使已经育成的品种退化,混杂等现象发生,并日趋严重,削弱了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羊绒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山羊绒制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饲养绒山羊对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对国家出口创汇都带来明显的效益,近三十年来,我国绒山羊品种由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的绒山羊发展为近10个品种,饲养绒山羊的省(区)数量也得到大力发展,但良种及改良种绒山羊的比例较低,从全国看不足50%(内蒙古也仅为68%),特别是优质绒山羊,仅在25%左右,绒山羊个体平均产量低而且差异较大(0.17-1.5千克),羊绒综合品质尚不理想。近年来有羊绒变粗的趋势,优质高产绒山羊种羊缺乏。
又由于绒山羊比绵羊更耐粗饲,粗放管理,它所处的饲养环境较恶劣,并相对加剧了草原的退化、沙化,致使绒山羊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与生态的制约,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限制,还有绒山羊作为我国独特的稀有的优良品种资源,但在产业的投入、科研、品种选育等方面的投入同样不足,影响其生产性能提高及其开发利用。
2. 在引种上缺乏宏观调控,引入的种羊品质参差不齐,种羊场出场的种羊有相当数量质量差,价格高,有的甚至弄虚作假,以杂种,特别是低代杂种羊当作纯种出售,坑害用户。引进的种羊缺乏适时选育,出场羊没有质量标准等等。被引入品种,多以炒种、倒种形式出现,如何与国内相关品种,形成优良配套组合,并推广其杂交组合,提高我国羊产品质量和效益方面做的很不够。
3. 饲养方式落后 在牧区仍主要是逐水草而牧,靠天养畜,年年抗灾保畜,小灾小减产,大灾大减产,养羊生产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传统的生产制度和生产模式,主导了西部牧区目前的养羊生产,现代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举步为艰,靠天养羊没有常年均衡的优质饲草保障与供应,其直接后果是养羊生产随季节而恶化"夏肥、秋壮、冬消瘦、春死亡"养羊生产的效益低下,而在广大的中原及南方地区,养羊业生产中的千家万户,仍以分散饲养占主导地位,虽然饲养成本低,但营养不均衡,管理粗放,饲料转化率低,不利于竞争,小规模分散生产的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养羊生产中疫病时有发生,兽医防疫体系不完善,相关法规严重滞后,对羊肉等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不利影响,已不适于养羊业发展之需要。
4. 我国肉羊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慢,未形成完整配套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和优质羔羊生产体系,以及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羊产品市场无序,以没产品在销售前后的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严重阻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5. 在这里还应严正指出,由于肉用波尔山羊的大量引入和扩繁,现已推广到20多个省(区)市,数量已达近5万只,在这20多个省(区)市,有我国地方优良山羊品种15个,占目前我国地方优良山羊品种的四分之三,波尔山羊正在大规模,快速的对这些品种进行改良,不但对肉用型山羊进行改良,也冲击了绒山羊和奶山羊,这种短期行为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三、对策
1. 发展方向
(1) 绵羊
(a)羊毛生产上,调整毛用羊的生产结构,对那些不具备或不适于发展优质细毛、半细毛羊的地区,要毫不犹豫的退出细毛及半细毛生产,重点发展肉用羊以及肉毛兼用羊。而大力发展优质细毛羊,半细毛羊必须达到符合细度,长度和净毛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发展优质细毛羊半细毛羊,还必须注重对羊毛流通体制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使羊毛流通与优质细毛,半细毛生产相适应,并大力推广、实施机械剪毛,净毛计价、实行羊毛拍卖,工牧直交,以及信息、咨询、培训、加工、贸易等综合服务,尽快达到羊毛产业化。
(b)在肉羊生产上:在农区,利用农区自然条件好,饲草料资源丰富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在牧区,由于高寒、基础设施差,饲草料不足,要稳妥发展肉羊,生产上合理安排产羔季节,利用夏秋牧草丰盛之时,开展季节性肉羊生产,或实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牧区联合开展肉羊生产,大力推行集约式,工厂化的饲养,推广应用先进配套,实用的新技术,健全良种繁育及杂交利用体系,建立饲草料,高产栽培饲草料,加工与高效利用生产-供应新的体系,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牧、工、贸体系,并建立和组织协调的完善服务体系,达到工厂化高效生产与产业化服务的平衡协调。
(2)山羊:由于山羊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一些地区农户养羊收入已占家庭收入的50%以上)。按照不同生态条件要求,在保留我国优良地方山羊品种的同时(建立保种场,保种区等)着重发展肉用山羊和绒用山羊,并在有饲养奶山羊历史和条件地区,适当发展奶山羊。
(a)具体讲在我国中原及南方广大地区(北京、河北(大部分)、山西(大部分)、上海、江苏、浙江(绝大部分)、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大部分)、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陕西(绝大部分)的22个省(区)市以发展肉用山羊为主,扼行的办法与绵羊的肉用羊相同。
(b)在西北牧区和北方部分寒冷地区以发展绒山羊为主,绒山羊的发展应注重羊绒的细度,以保持并降低其粗度,提高羊绒的净绒率与长度。加强本品种选育,利用新技术,扩大优质高产绒山羊的数量,坚持生态与生产建设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与资源优势相结合,稳定绒山羊数量,提高绒山羊质量,以维护我国绒山羊及山羊绒在国际上领先的地位。
2.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注重保护品种资源
1)加强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包括肉用羊、毛用羊、绒用羊以及奶用羊。优良品种包括国内和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分别设立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育种场,繁殖场,形成良种繁育体系,并制订出各类优良品种的标准,并尽快在全国所有的育种场、繁殖场内实施。
2)必须注重我国地方优良绵山羊品种的保护,应划定品种保护区,对地方品种的优良种群进行保护,并进行选育提高,使其不被冲击,如小尾寒羊经选育,核心群母羊一胎产羔率达300%,成年公羊体重130千克以上,成年母羊60千克以上。湖羊经选育,核心群母羊一胎产羔率达280%以上(最高者为333.8%),成年公羊体重80千克以上(最高100千克以上),成年母羊65千克以上,8-10月龄的公羊体重60千克,母羊达45千克,且肉质好。决不能将我们祖先几千年经过多少世代选留的地方品种给改掉,这样做是犯罪行为,也是对我们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除应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外,还应在法律上给予保护。
(3).在引种上,国家应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引种,育种工作,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但也造成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据有关方召统计,仅1997-1998年,我国从国外引种的投入比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10年的引种费用总和还多。国内目前的肉羊引种和炒种热,有许多投资者带有盲目性、国家应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并严格把关、审批、全局控制种羊的引入和利用,重视种羊场的建设,从而更好的保证引入品种的扩繁,饲养以及持续利用等相关工作的持续开展。
(4).推广品种间杂交改良效果,发挥我国固有品种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已经引入的国外优良品种,开展广泛的杂交改良工作,进行高质量的肉羊生产,尤其是羔羊肉的规模化生产,同时还要进行系统的选择,推广优良杂交配套组合。
(5).保护现有草场资源,提高牧草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的草地面积很大,近4亿公顷,占世界草地面积12.5%,占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农田面积3倍多,但平均每公顷草原生产力仅7个畜产品单位,而澳大利亚等国的每公顷生产力为20个,单位面积草地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单位面积草地产值只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荷兰的1/50,草原过渡放牧,长期超载,加之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天然草场退化,沙化严重,必须加强保护力度,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率,同时建立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6).关于羊肉市场的开发
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高羊肉产品的附加值,采用高科技含量的加工方法,包装材料和生产设备,控制产品污染,发展绿色羊肉产品,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做好市场调查,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有铲的融资方式,按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要求,合理组合肉羊业,形成饲料生产,种羊繁育,肉羊饲养、屠宰加工,内外销售,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在此体系,企业起桥梁作用,将农民与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有了这样的集约化生产,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各地资源优势,避免了浪费和重复投资,获得最大效益。
PS:欢迎添加关注全国首个养羊行业公益性平台中国养羊联盟微信公众号:zgyylm123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一 现状中国养羊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
草料,高产栽培饲草料,加工与高效利用生产-供应新的体系,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牧、工、贸体系,并建立和组织协调的完善服务体系,达到工厂化高效生产与产业化服务的平衡协调。(2)
2)山羊:由于山羊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一些地区农户养羊收入已占家庭收入的50%以上)。按照不同生态条件要求,在保留我国优良地方山羊品种的同时(建立保种场,保种区等)着重
88年为37.9%,2002年达78.05%,2002年为1978年5.07倍为1988年的2.06倍,出栏率最高的是江苏省达到138.25%。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