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属于高火灾风险场所
人员相对集中,伤病患者多
一旦遇到火灾
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逃生疏散
医院有哪些重点防火位置?
如何预防医院起火?
在医院遭遇火灾如何自救?
火灾不留情
预防要先行
作为医疗机构
做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是杜绝和减少火灾事故的
重要保障
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
展开全文
医疗机构如何进行消防安全管理
为确保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应做到:
一、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责任人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担任,对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落实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培训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
二、开展消防巡查
日常巡查:住院区及门诊区在白天至少巡查2次,住院区及急诊区在夜间至少巡查2次,其他场所每日至少巡查1次。
巡查重点:用火、用油、用电有无违章,疏散救援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备设施是否正常,消控室、住院区、手术室等重点部位人员是否在岗履职等。
三、检查整改隐患
检查:工作人员消防常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消防设备的运行维保、重点部位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等。
隐患治理要实行报告、登记、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确保责任、资金、措施、期限和应急预案 “五落实”。
四、严禁违规行为
严禁使用未经消防行政许可或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建筑物。
严禁采用燃烧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
严禁擅自关停消防设施、占用逃生救援通道及场地。
严禁违规使用、存放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品。
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超负荷用电。
严禁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在室内和楼道内存放、充电。
五、控制火灾危险源
按照《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和《GB/T 40248-202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等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严格用火、用气、用电、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管理。
六、严格管控重点部位
病房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门诊区的导诊、挂号、取药等部位应合理布置,尽量避免人员聚集。
七、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对重症病人、骨伤科病人等行动能力较弱的病人要建立明确的疏散保障措施,明确每班次、各岗位人员报警、疏散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责,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
八、开展消防教育培训
加强在编人员、学生、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合同制人员、工勤人员等员工消防教育培训,确保人人掌握消防常识,会查找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会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掌握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技能等。
如果真发生火灾了
该怎么做?
该如何正确疏散逃生?
要沿着疏散指示标志进行逃生
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都装有疏散指示标志,当无法辨别逃生方向时一定要沿着疏散指示标志的指示方向进行逃生,要有秩序地疏散,不能乱跑乱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
自制器材逃生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后,可利用逃生工具较多。如将毛巾、窗帘布浸湿后捂住口、鼻,作为防烟工具;利用绳索、地毯、窗帘来开辟逃生通道。
利用建筑物设施逃生
可利用落水管、房屋外的突出部分和通向室外的窗口逃生,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逃生机会。要胆大细心,尤其是医院中的老、弱、病、残、妇、幼等人员较多,切不可盲目从事,否则容易发生伤亡。 切记不要轻易跳楼逃生。
寻找避难所逃生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例如到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如厕所、保安室等,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无论白天或者夜晚,被困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求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帮助脱离。
逃生过程中,防止烟雾进入口腔
利用消防自救呼吸器,保护头部,并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爬行的方法,以减少烟气对人体的伤害。在逃离烟雾区时,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因为火主要是向上蔓延的。
如何从根源预防医院火灾
防止此类悲剧发生
快点击查看
↓↓↓
审核 丨 屈 伸
编辑 丨陈 浩
来源 丨 综合网络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和《GB/T 40248-202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等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严格用火、用气、用电、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管理。六、
存放、充电。五、控制火灾危险源按照《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和《GB/T 40248-202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等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严格用火、用气、用电、易燃
医院属于高火灾风险场所 人员相对集中,伤病患者多一旦遇到火灾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逃生疏散医院有哪些重点防火位置?如何预防医院起火?在医院遭遇火灾如何自救?火灾不留情预防要先行作为医疗机构做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是杜绝和减少火灾事故的重要保障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消防设备设施是否正常,消控室、住院区、手术室等重点部位人员是否在岗履职等。三、检查整改隐患检查:工作人员消防常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消防设备的运行维保、重点部位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等。隐患治理要实行报告、登记、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确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