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_泛娱乐化现象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9个月前 (02-25) 黑客接单 41 2

社科人语 | 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是什么样的?

▋社科人语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进一步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方式和视野,加剧了青年思潮的多样多变。

原文:关注当代青年思想和行为

作者 | 上海市团校青年干部教育培训部副部长 蔡 爽

图片 |网络

中国的“青年”,事实上是在五四运动前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是被特别赋予了社会学意义的“青年”。

当代中国青年具备几个特征:第一,当代青年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二,当代青年身处于新时代“两个大局”之中;第三,当代青年正位于特定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方位。

把握当代青年思想和行为特征

经济繁荣、岁月静好的外部环境,给成长于其中的个体更强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更加积极乐观的状态、更加稳定从容的人格、更加丰富多元的价值观。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进一步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方式和视野,加剧了青年思潮的多样多变。

一、丰裕的物质生活孕育青年新的生活态度,使之容易形成更为务实、现实的价值观。(一)新的生活态度和实践。媒介的发展带来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促使青年形成精致生活观,而这种生活观与社会结构的转变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我国巨大的发展成就在个人日常生活层面的鲜活体现。(二)物质取向和竞争意识交织下的务实态度。

二、青年思辨能力普遍提高,网络高度普及让更多青年形成了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一)当代青年更勇于、乐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坦陈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质疑、公开自己的诉求,由此形成当代青年的认知认同模式的调整改变,他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对比中认知、在说服中认可、在理性中认同。(二)新媒体成为青年最主要的知识获取和学习渠道,碎片化阅读成为主要信息获得习惯。

泛娱乐化_泛娱乐化现象

展开全文

三、当代青年自尊自信,但同时也存在社会认同感阈值提升的现象。(一)当代青年对国家和自我都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当代青年的自尊自信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从国家层面来说,当代青年拥有很强的制度自信;从个体层面来说,当代青年自我认同感强、乐观、自信。(二)当代青年视野开阔,但同时社会认同感阈值提升。青年视野越来越开阔,却越来越难达成一致。

四、当代青年群体分化趋势明显,不同青年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兴趣偏好。(一)当代青年分化为多种不同特点的群体,比如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空巢青年”、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签约作家、网络意见领袖、独立演员歌手、网络主播等。(二)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是青年群体分化被强化的助推器。

五、青年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文化走向的先锋,亚文化圈层对青年的影响日益加深。(一)青年文化中泛娱乐化现象突出。所谓的泛娱乐化现象就是指娱乐性的文化快餐大行其道,日常生活的娱乐化、娱乐生活的日常化成为常态,以至于严肃被消解,整个社会成了娱乐对象。可以说泛娱乐化等不良文化现象充斥青年生活,很容易扭曲青年价值观。(二)当代青年文化圈层成为青年新型的聚集方式。每个圈层都用兴趣爱好强性粘连了大批“同道青年”,圈层之间并不了解,“打破次元壁”非常艰难,而圈层内部不断强化的自我认同和“朋辈”影响,容易使圈层的思想诉求日益极端化,引发青年集体行为失范。

进一步提升青年工作的有效性

一、重点关注青年思想动态,有的放矢提升思想引领工作实效。思想引领工作需要始终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做工作,开展青年工作要秉持理想主义,把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与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青年理解和践行。

二、青年互联网学习的碎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化之间的矛盾需高度关注。引导青年学习经典著作,理解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必然逻辑、历史轨迹,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将理论知识的增长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主要渠道,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三、青年工作者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的塑造路径由信息垄断而形成转变为由信息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而形成,对团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泛娱乐化_泛娱乐化现象

四、青年圈层化的现象促使青年工作必须勇于打破次元壁、主动设置议题。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提升文化创意热情、引领文化时尚、增强文化自信。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69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让时尚传播与青年文化正向关联 | 社会科学报

社科人语 | 理清网络暴力综合治理的逻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4-02-25 11:57:52 回复

    较优势而形成,对团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四、青年圈层化的现象促使青年工作必须勇于打破次元壁、主动设置议题。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提升文化创意热情、引领文化时尚、增强文化自信。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

    1
  • 访客 2024-02-25 05:44:28 回复

    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期责编:宋献琪拓展阅读让时尚传播与青年文化正向关联 | 社会科学报社科人语 | 理清网络暴力综合治理的逻辑

    2